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韓良露】
端午前日,一夜大雨,果然節氣從「小滿」起就該當「入梅」了,風調雨順至「芒種」,夏季作物才會長得好。
清晨六時許起身,忽然有閒情想出門逛個早市,先去廣州街周記喝碗鹹粥配炸紅糟肉,這是童年吃起到今日近四十年的美味,酥脆甘腴的三層肉還是不曾讓人失望,十五元的傳統肉湯稀飯也依然充滿古意。
早粥吃畢,心滿意足地從昆明街往東三水街市場後門進入,這個狹長的日治時期的街廓老市場,橫跨了康定路與昆明街的長街,仍保持著不少傳統市場的風味,例如可以買到連枝葉的蓮霧,賣雞的不用問賣的一定是土雞,這裡雖不是多有錢街區,但要吃雞一定吃土味,否則不如不吃,台式滷豬肝舖滿了攤抬,魚攤上賣的多是季節旬魚。
最有意思的是,因為明日是端午,許多攤家都兼賣著端午日用的香草,有掛在門上的菖蒲、榕葉和艾草,放眼看去,幾乎買菜的婦女提袋中都放了一兩串,還有可洗香草浴的香茅和艾草紮成堆,店家還特別揉碎了新鮮的香茅草讓客人聞。
我也買了一叢,回家洗澡好除疫趨邪,在充滿新流感威脅的今日,不知老巷的香草是否有用?
賣粽子的當然更多,賣北部粽、南部粽、鹼粽、客家粿粽等等。這些都是新鮮的粽子,客人也是零買的居多,還有種當天買當天吃的風味,不必冷凍囤貨。
芒種前玉荷包荔枝正當令,我買了一叢略泛青綠的玉荷包,價格比東區超市便宜不少,剛好折抵了車錢。
出得了東三水街,往西三水街前行,在三六粿店買手工製的仙草,之後繞到青草巷去喝難得喝到的菜瓜露,沿著西昌街往貴陽街走去,發現西昌街上不到八時半,竟然有不少遊女早已站街開市做生意了,一向說艋舺有不少老行業,沒想到人肉市場竟也時興早市。
走到艋舺最古老街的蕃薯街,即今日的貴陽街二段,在亭仔腳下吃了一碗米粉湯配油豆腐,看著昔日華美如今殘破的紅磚街屋,想著為什麼無人可修復眼前的景象,這些文化資產任其頹圯,終究有一天會無法收拾。
逛完直興市場,到青山宮去拜了個早香,發現廟中拜早香的都是老年婦人,突然不知自己是還年輕或正要老了,一大早看著廟中各種警世的格言,特別令人醒目。
除了小吃外,老艋舺找不到可悠閒小坐的咖啡店(除了賣早餐的小店),終於最後想到了龍山寺前的舊書店「莽葛拾遺」,可以叫一杯安溪鐵音或咖啡,在百年木頭老屋頂下石凳上小歇, 聽著南管看著龍山寺廣場前發呆的老人。
如此悠悠地過了一上午,見著了許多傳統的、常民的生活,這裡有著真實生命力,當然比上海新天地那種老區更新的樣板商業區要富有庶民文化,老區是需要修復,卻不可切斷原本生活的根。
歡迎瀏覽南村落網站:www.southvillage.com.tw
【2009/05/3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