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快樂的雞」並不快樂

【內容摘自《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暢銷修訂版)》,作者John Robbins,柿子文化出版】

假如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開始明白今日農場動物所遭受的待遇,改變或許就會發生。不過另一方面,肉品、乳品雞蛋產業卻試圖讓大家永遠相信神話──動物正過著完全心滿意足的生活,例如:普度雞肉公司(Perdue)不斷誇耀自己飼養的是「快樂的雞」,有時候在肉品包裝的裝飾圖片上,可以看到快樂的動物在田園詩一般的祥和環境中嬉戲;而三花公司(Carnation Company)在廣告中描繪的,一直都是「心滿意足的母牛」;蛋盒上常常印有快樂母雞的圖畫,這些母雞在面帶微笑的太陽的眷顧下翩翩起舞。

這一切是給大眾看的。然而,業界期刊中所展現的卻是不同的景象。

「我們真正努力在做的是改變動物的生活環境以使利潤最大化……把豬是動物這件事忘了吧。對待牠們時,必須就像對待工廠裡的機器一樣。」(《養豬場管理雜誌》Hog Farm Management)在英國,早在1960年代後半期,帷幕就開始升起,公眾意識也開始提升,當時露絲‧海瑞森(Ruth Harrison)的《動物機器》(Animal Machines)一書讓大眾對產業化農業有了初步的瞭解。這本書引起社會大眾極度關切,以致最後英國政府指派某個皇家委員會展開調查。海瑞森提醒說,在以圈養為手段的畜產業,「惟有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殘酷的行為才會『被承認』」。

在美國,大眾對現代肉品產業真實情況的瞭解,萌芽於1970年代後半期,當時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寫了《動物解放》這本帶來重大影響的書;之後在1980年,他又與吉姆‧梅森(Jim Mason)合作撰寫了《動物工廠》(Animal Factories)這本傑作。在1980年代的後半期,《新世紀飲食》使得這項議題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並促使美國文化對家畜所遭受的對待有更廣泛的認識。我注意到工廠化農場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寫道……

「過去數十年,美國境內作為肉品、乳品與雞蛋來源而飼養的動物,逐漸陷入比以往更悲慘的境況。只是,為了讓這些可憐的生物能在這種環境中繼續活著,業者必須使用甚至更多的化學藥品,而隨著時間流逝,荷爾蒙、殺蟲劑、抗生素,以及其他化學製品和藥物,最後也都出現在動物的食物中。」(《新世紀飲食》)

你覺得畜牧業者面對這項指控會如何反駁?為了回應這項聲明,他們寫道:「若要討論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說過去數十年,隨著人們將他們的家由鄉村(沒有自來水、管線系統、電力及室內廁所)搬到都市(有中央空調和暖氣系統、電話、電力、管線系統、自來水和室內廁所),人類逐漸陷入比以往更悲慘的境況。和過去相比,現在使用的化學藥品確實比較多,對人類和農場動物來說都是如此,但這不只是為了讓大家能繼續活下去,也是因為這些藥品有助於改善生活條件。」(美國國家畜牧者協會對《新世紀飲食》的回應)隨著愈來愈多人瞭解動物在工廠化農場裡的悲慘遭遇,對於這種情況,美國的肉品和乳品產業有時的回應是試圖否認有任何問題存在……

1980年代的時候,瑞典的兒童文學作家阿斯特麗‧林格倫(Astrid Lindgren)驚駭於被圈養的動物所遭受的待遇,因此發起了一項活動,最終使得瑞典立法嚴格限制圈養這種做法,並規定必須依照動物的天性來飼養動物。

1987年瑞典國會幾乎是毫無異議地通過這些法律,結果食因性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大幅降低,為促進民眾健康與動物福利帶來極大的好處。到了1995年,根據美國《肉與家禽》(Meat and Poultry)期刊的編輯所寫,美國每年都會有超過一百萬個沙門氏菌中毒的案例,但在瑞典這個數字卻降到只有800。

在1990年代,又有幾個歐洲國家立法禁止圈養豬隻,或是把家禽養在籠子裡。

同時,美國境內也有許多團體致力於讓更多人明白現代畜產養殖業的實際情形,並鼓勵更多人站出來要求情況必須有所改變,以減少動物的苦難。只不過企業團體卻常透過畜牧產業基金會發聲,每次都會跳出來提出異議。

任何人只要公開談論今日工廠化農場裡動物所遭受的對待,家畜產業的某些人因為急於敗壞這些人的名聲,就會說那些代表動物發聲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乳品 雞蛋 柿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