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洗手很重要。但是研究顯示,經常洗手,同時在正確時間洗手,對保護家人免生病有很大幫助。
多數有關洗手的研究,都針對醫療人員和餐飲業人員。不過「美國感染控制期刊」的研究,針對在家洗手作為阻止感染傳播的方法。數項研究顯示,手是感染最重要的傳播媒介。
雖然多數人知道上完廁所或換尿布後要洗手,但是很多人離開廁所或照顧嬰兒後,手還是沾染細菌,特別是由糞便散布的細菌。
一項研究針對最近注射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嬰兒,打疫苗後病毒會從嬰兒的糞便排出。研究員在13%的廁所、客廳和廚房表面發現病毒,儘管病毒並不構成健康威脅,但研究顯示糞便散播的病毒,可抵達住家各處。
另一項研究發現,被診斷有沙門氏菌病例的住家,發生三周後馬桶仍有細菌。水濺到馬桶座上,是污染來源。
門把、廁所水龍頭和沖馬桶的把手,是住家傳染細菌的主要來源。因此民眾應注意經常清潔這些表面,碰過後一定要洗手。
研究作者指出,何時洗手是關鍵。用完馬桶、打噴嚏後、處理食物前洗手是理所當然。其他重要的洗手時間,包括換完尿布、清理寵物大小便後、碰觸垃圾桶、洗衣服、清切菜板、拿抹布和接觸生食物的器具之後。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