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車模界林志玲打牛奶針昏迷,家屬拔管引爭議!專家:人生在世必做4個重要決定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50歲開始照護年邁父母 理財專家曝子女最不該放棄的一件事

父母照護不該犧牲子女工作。本報資料照
父母照護不該犧牲子女工作。本報資料照

聽健康

00:00/00:00

許多人大約在50多歲開始面對年邁父母的照顧問題,甚至有人思考是否應該辭職照顧親人。專家提醒:「照顧父母固然重要,但為此辭去工作,可能會對自己的未來造成更大的影響。」日本財務規劃師井戶美枝在著作《ゼロ活 ~お金を使い切り、豊かに生きる!~》呼籲,在不犧牲自身經濟與健康的情況下,與照護共處,才能真正做到愛與責任並行。

對於步入50歲的族群來說,父母健康突然亮起紅燈並不罕見。特別是獨生子女或兄弟姐妹遠居他地時,許多人會直覺「我應該辭職照顧父母」。井戶美枝明確表示:「不建議為了照護而辭職。」

理由很簡單:一旦辭職,不僅失去穩定收入,也將自己的生活與父母的照護費用壓力,全數轉嫁到退休金與積蓄上。若不幸積蓄耗盡,或父母過世後想再求職時,年齡往往已成為劣勢,回歸職場並不容易。

返鄉照護父母 記得先找工作再搬家

若需返鄉照顧父母,井戶美枝強調:「應先確保當地工作,再進行搬遷。」持續工作不僅確保經濟來源,更能維持個人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避免陷入隔離與焦慮。

「照護不代表放棄人生」,專家鼓勵大家活用外部支援,達到生活與照護的平衡,也應開始思考未來自己需要被照顧時的準備,避免將沉重負擔留給子女。

老後投資:用來享受人生 而非生存需求

老後投資該怎麼做?許多人擔憂光靠儲蓄是否足以應付退休生活。井戶認為,如果是「10年以上都不會使用的閒置資金」,投資不失為一種方法,畢竟通膨會讓現金逐漸貶值。

但她強調,絕不能將生活費或醫療費等必要支出投入市場。否則每天追看股市漲跌,壓力將大到難以承受。她建議將投資定位為「餘裕資金」,也就是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旅遊、娛樂的費用。這樣即使報酬不理想,也不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50歲開始投資 建議走長期投資路線

井戶指出,投資要看時間軸。短期投資固然可能快速獲利,但風險也高,容易在價格波動中血本無歸。而長期投資(10~20年)則可穩健成長,發揮複利效果,即便市場短期下滑也影響有限。

她提醒,進入第二人生,應追求「穩定、平衡、愉快」的投資方式,不要為了追逐利潤而過度操心。長期投資也能成為一種樂趣,例如想像20年後用投資收益送給80歲的自己一份禮物,讓理財過程充滿期待與目標。

投資 照顧父母 照護 工作 第二人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