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高齡手機成癮2/別把「顧孫」當唯一選項 恐喪失社交機會

中生代如果只把父母當「免費保姆」,可能讓對方失去開拓第三人生的良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生代如果只把父母當「免費保姆」,可能讓對方失去開拓第三人生的良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到了退休階段,有些人想遊山玩水,有的人幫子女照顧孫子,但愈來愈多人倡議,離開職場後開啟「第三人生」,不過男性在這方面碰到的挑戰較大,專家認為,可能是因為對唱跳活動不感興趣,或者拉不下臉參與等,建議可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加活動;但也提醒中生代,不要只是把退休的父母當作免費保姆,卻又不允許對方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養,否則「顧孫」10年,可能就此錯失結交同齡好友的良機。

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11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 歲以上者有 5.34% 「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4.78% 「無法停止或控制憂鬱」 ,隨著年齡增加,憂鬱傾向跟著增加,以「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樂趣」增加幅度最大,有2.07%。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觀察,女性比較願意走到據點、長青學苑、樂齡學習中心等地參加活動、學習新知,但男性僅約一成,會是比較擔心的,推測可能是因為,男性長者對於唱跳類活動興趣不大,所以應該要找有共同興趣的夥伴,一起從事喜歡的活動。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分析,老一輩的男性,本來就比較少做人際有意義連結,很多時候也是工作取向,或者覺得自己曾經是大老闆,會拉不下臉;有些男性長者會一起喝酒、打牌、打球,但體力漸漸變差,人也會變得更孤單,「我覺得孤單是最大的議題」。

吳玉琴指出,有些人規畫退休要到處玩,但不可能玩20年,還是要有生活重心和步調,邁向第三人生時,就要重新思考生活重心,建立「退而不休」的壯世代的概念,「年齡不是重點,而是你們怎麼過你的生活」;袁瑋則說,離開職場後的工作重心沒了,會轉向嘮叨晚輩而變得疏離,袁瑋說,長輩們不妨想想,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對於世代間的差異,可以思考看這麼做對晚輩會不會比較有幫助。

袁瑋表示,現在很多中生代,會把小孩丟給父母照顧,卻又不願對方干涉教養,可能會讓長輩覺得被利用,「如果長輩花時間照顧小孩,就少一個拓展人際的關鍵」,本來在65歲退休時,有機會交到很多年齡與興趣相仿的朋友;一但付出10年照顧孫子,很可能讓長輩錯失一段學習科技的黃金時間,繼續陷入數位落差的流沙。


袁瑋提醒,晚輩除了協助長輩適應AI等數位技術,更需要成為「詐騙守門員」,畢竟現在的詐騙手法更新快速,例如冒充理財專員等,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甚至曾有詐騙份子假冒在國外的退休醫師,透過臉書交友,騙取老太太的存款。

人都有情感需求,尤其是情緒上龜毛、易怒的長輩,往往很難和家人相處融洽,容易變得封閉,只好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寄託在網路,這些「專業」詐欺犯,往往就會帶著目的、順著長輩的脾氣,例如一起抱怨家人、附和「你真的很辛苦」等等,進一步取得信任。

除了冒用身份外,科技發達的現代,甚至出現「深偽技術」(Deepfake)的詐騙手法,袁瑋表示,晚輩要多提醒長輩,這些是很常出現的手法,幫助他們建立警覺心,尤其任何金錢轉移,一定要讓家人知道。

針對高齡族群的憂鬱情形,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說,去年篩檢65萬人,有4000人轉介治療、3000多人轉介到社福資源介入,但老人不太適合和年輕人一樣推三次免費心理諮商,因為要叫他們坐著,講出自己的「百轉千迴,難度比較高」,但他們會去診所或衛生所等地,也會去社區據點,由社工篩檢、個管師協助轉介,力拚今年再公布新的老人憂鬱症方案,但確切時間要等新部長上任,看過後才會對外說明。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