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健保擬提高給付 助長輩拔除「象鼻」

國內每年近20萬人裝置鼻胃管,且拔除率低。
國內每年近20萬人裝置鼻胃管,且拔除率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每年近廿萬人裝置鼻胃管,部分是短期需求,但許多人因吞嚥困難、有嗆咳風險又要維持營養攝取,加上醫療團隊對吞嚥訓練不熟悉、人力與給付也不足,導致拔除率低,只能讓「大象鼻」留在臉上。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減少依賴鼻胃管、促進以口進食,是健保署高度認同目標,已研究調查提高相關給付,讓長輩脫離大象鼻。健保署統計,去年接受鼻胃管人數為十七萬三千多人。

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陳進堂指出,中風或高齡病人吞嚥功能恢復不易,必須接受咀嚼及吞嚥復健,但吞嚥復健需結合耳鼻喉科、牙科、復健科、語言治療及營養科評估,提供完整訓練計畫,才可能在六個月內脫管。

此外,照顧者不支持也是原因之一。陳進堂解釋,鼻胃管餵食可能只需十分鐘,許多長輩交給看護照顧,比起花時間慢慢訓練咀嚼和餵食,寧可選灌食更方便。

秀和慈善基金會執行祕書陳佳琪說,民眾普遍誤以為鼻胃管插了就不能拔,長照機構的脫管訓練也不足,醫療機構則憂心患者脫管後會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長照推廣委員會委員長、語言治療師蕭麗君表示,部分醫療團隊對吞嚥領域不熟悉,人力又不夠,以吞嚥檢查中給付較高、又不費時的吞嚥攝影為例,醫院可能沒有這項昂貴儀器,或沒有經過培訓的放射診斷科醫師可判讀或執行檢查。

至於語言治療師所做的吞嚥評估,包括腦神經、口腔動作檢查、口咽進食測試、喝水測試等,即使在病人配合的情況下,也要半小時才做得完,最花時間但給付卻偏低,最低的項目只有三百五十元,且語言治療師人力也捉襟見肘。

蕭麗君說,目前雖開放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都可以進行吞嚥進食訓練,給付一次一千五百元,但缺乏吞嚥評估為基礎,大多只能做很保守的訓練,效益不足,病人家屬也不覺得被照顧者有進步。

要從源頭減少大象鼻,蕭麗君建議,出院準備流程就應該要納入吞嚥的測試和評估,並且釋出評估結果,可幫助病人回家後繼續接受居家吞嚥訓練。

鼻胃管 吸入性肺炎 中風 吞嚥困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