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上周因下床後走路時跌跤,摔傷肋骨。吳伯雄幾天後仍很不舒服,甚至一度臉色蒼白,緊急送往榮總手術,清除肋骨裂開所導致的積血水,轉入加護病房觀察中,狀況穩定。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報導】
家有高齡長輩的兒女,心中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害怕他們跌跤。跌倒或許不會立刻要人命,卻會引發一連串併發症進而導致失能。「保命防跌」,要從身體也要從環境改善起,我們能預防的有哪些?
「唉呦喂呀,又跌倒了。」陳老先生半夜起床上廁所,瞬間從床上坐起,下床第一步就跌倒了,想再站起來卻癱在地上,家人發現緊急送醫,沒想到這一跌竟摔到髖骨,造成骨折,接下來就要面對痛苦手術與遙遙無期的復健之路。
老人事故傷害 跌倒排第二
老人家跌倒,輕則皮肉傷,重則跌傷臉部、頭頸部、髖骨,甚至造成骨折,不得不慎。據統計,跌倒是造成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衰弱老人」越來越多,意指身體功能下降,生理儲存能量較低,遇到受傷、急性疾病等壓力,修復能力較差,發生跌倒、住院、心情沮喪,甚而憂鬱、入住機構,造成失能和死亡風險較高。
退化 藥物 疾病 三大主因
聯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曾永輝指出,造成長輩跌倒的原因百百種,舉凡內耳平衡失調、關節退化、腦血管病變等都是。主要就是老人家各部位退化影響神經傳導,及服用中樞神經藥物影響生理功能,需特別注意。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造成長輩跌倒的原因有三大類:
1.身體退化:因年紀大而帶來感官系統退化、神經傳導變慢、肌力降低,造成平衡感不佳。
2.藥物影響:老人常用的降血壓藥、安眠藥、抗憂鬱、治療失智、失禁等藥物,易引起頭暈目眩、低血壓、四肢無力等,容易造成跌倒。
3.疾病影響: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造成頭暈、頭痛、後頸部僵硬、心悸、胸部壓迫感等,可能造成病患身體不平衡,增加跌倒機率。另外,帕金森氏症、癲癇、骨質疏鬆症、失智症等,也是造成長輩跌倒的原因。
安眠藥過量 常見跌倒因子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暨內科部主治醫師詹鼎正舉例,老人家吃安眠藥,雖然一再提醒要留意別跌倒,但兩天後還是帶著「黑輪」來就醫——又跌倒了,但只要減輕劑量或停止服用,跌倒的次數就明顯減少。
詹鼎正表示,很多老人家覺得自己身體機能還不錯,沒有特別注意,夜間起床上廁所,走路搖晃,或瞬間姿勢變化太快,可能造成姿勢性低血壓,一跌再跌。
失智和憂鬱 摔跤機率很高
患有失智症及老人憂鬱症者,跌倒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很多,詹鼎正表示,因為憂鬱會造成注意力難以集中,服用的藥物也會影響老人家的身體反應。
長輩跌倒時,第一步應先注意跌倒時是否昏迷,可做初步分類,再讓醫師詳細檢查、了解用藥歷史,找出跌倒的主要原因,再評估要服藥、調整藥物劑量,或復健等來改善跌倒情形。
曾經跌過 很可能再發生
跌倒會重複發生嗎?韓德生表示,「預測老人家跌倒最有效的指標,就是曾經跌倒過。」過去一年內曾跌倒過兩次以上的老人家,再次跌倒的機率很高,家人不得不慎。
若重複跌倒,建議就醫找出造成跌倒的真正原因,並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降低跌倒次數。另外,曾永輝表示,友善長輩的居家設計及公共設施是預防長輩跌倒的最佳方式,長輩走路時拄拐杖、加強照明等都是「保命防跌」的妙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