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低脂肉更健康,但你知道每種肉的低脂部位在哪嗎?低、中、高脂肉選擇指南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臥床患心理復健/聊新聞談八卦 轉移病痛注意力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台北報導】

長期臥床患者因肢體障礙,往往擔憂自身成為家人負擔,導致情緒低落,嚴重者甚至因此自殺或出現攻擊行為。如何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建議,第一步先釐清導致臥床者失能的原因。

腦傷者性格變 可藉藥物改善

以車禍或其他重擊造成腦傷的患者為例,臥床期間如果變得易怒,除了失能帶來心理衝擊,也必須考慮是否在創傷中,控制情緒或認知功能的腦部區域受損,才開始出現焦躁、易怒或憂鬱等負面情緒。

她說,最常見的是,患者發生意外前性格溫和,腦部創傷後卻像變了一個人,這種因腦傷導致的人格驟變,建議尋求精神科及復健科的協助,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陪他走出

另外,對於車禍導致脊椎損傷的患者,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類型臥床者腦部受損輕微、意識清楚,他們感受到臥床後身體功能喪失,及生活形態改變伴隨而來的失落。

針對這類型患者,高霈馨則建議家屬給予關懷及鼓勵,多陪伴及傾聽,了解患者的擔憂及期待,協助度過低潮。

奇美醫院臨床心理師邱似齡表示,這類型臥床者的心理復健可把握幾個原則:

1.擅用輔具。

2.維持病前功能或興趣。

3.持續參與社會互動。

4.以家庭為中心,規畫適當的復健計畫。

找到他們現在能做也喜歡做的事,比如看特定節目、聽音樂甚至透過全躺式輪椅打麻將。打牌過程不僅可以轉移對失能、疼痛的注意力,同時也增加社會互動,熟捻之後,病友之間彼此的同理也能療癒人心。

維持時事感 多聊聊報章新聞

對臥床者而言,維持時事感是相當重要的事,未傷及語言功能的臥床患者,建議家屬可與其對談,尤其是家裡最近發生的事或新聞報導,重點在於讓臥床患者維持參與感,保持對自己生命的熱度及對家庭社會的關注。

到醫院復健 與其他病患交流

邱似齡表示,家屬及臥床者對醫療要有正確的認知,建議積極參與復健。她說,如果長期臥床、四肢不動會造成攣縮,這樣日常生活換穿衣服會更加困難。如果臥床者狀況許可,可參加醫院的復健,一來可與外界維持人際互動,讓臥床者有事做、找到支持。

因為醫院中有形形色色的病患,臥床者如果參與復建,二來會發現「生命中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遇到困難」,如果看見病況更糟者,可能還會激起正向面對未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 走向陽光

全躺式輪椅 臥床者也可外出

如果臥床者因中風或其他因素無法言語,邱似齡建議,家屬還是可以用筆談與其聊天,如果是年輕臥床者,則可用電腦打字。因為這些人並未喪失聽力,可以說話給他們聽,家屬就可透過臥床者的眨眼動作、面部表情等,來了解他們現在的情緒。

現行醫療輔具針對臥床患者有全躺式輪椅可以使用,建議家屬可推著臥床者外出曬曬太陽、看看風景或人群,對他們而言都是正向的力量,可以激起臥床者對未來生活不同的想像,和對活著的渴望。

復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