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善用基因檢測,可揪3種肺癌早期突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運動治療 走出巴金森憂谷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黃繼賢、溫瓊容/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發病原因與和遺傳及環境相關。根據美國統計,60歲以上發生率1%,每10萬中大約有2百人受此所擾。若以台灣2千萬人口來計算,大約4萬人罹患此病。台大巴金森氏症中心統計,台灣就醫人數約為3萬,約有1萬人未被診斷或未接受適當治療。

巴金森氏症以動作症狀為主,主要包含四大核心症狀,分別為肢體動作緩慢、肢體僵硬、肢體顫抖以及步態不穩。直接表現的症狀相當廣泛,包括認知功能異常、情緒及睡眠障礙、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疼痛、疲倦、感覺功能異常等。

目前診斷方式以臨床症狀為主,也可透過藥物測試幫忙確定診斷,若使用多巴胺類藥物後,不正常動作改善,則罹患巴金森氏症機率也相對提高。此外,也可經由影像檢查大腦基底核內多巴胺神經數目,病情愈嚴重,神經數目就愈少。

至於治療,目前仍以藥物為主流,透過左多巴胺及相關藥物,調整藥量並以病患日常生活自理,甚至繼續工作為目標。但由於病患神經功能持續退化,藥物療效相對會愈來愈差,手術治療遂成為末期病友選擇之一。

另外,美國神經學會也建議患者接受衛教、心理支持、音樂治療等非藥物治療,其中被廣泛討論及應用的,莫過於運動療法。其中,針對不同目的,分為肌力及肌耐力訓練、節奏感運動訓練、平衡訓練、暗示誘導運動治療、認知專注力治療、語言治療、吞嚥等。

巴金森氏症病友除了定時服藥治療,規律且有系統性運動也能改善運動功能障礙,提升肌力及肌耐力,提高生活品質,更可以降低家人負擔。運動功能障礙較嚴重的病友,可考慮到醫院復健科接受個別化的運動評估及治療。

根據統計,中老年人的運動習慣大多以健走、慢跑等心肺運動為主,若病友能搭配太極、氣功等,同時改善步態及平衡功能,也能擴大社交生活圈,朝向成功老化的目標邁進。

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治療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 改善運動功能障礙

研究顯示,跑步、健走等肌力及肌耐力運動、跳舞、太極拳、氣功等規則節奏感運動及平衡訓練,可提升肌肉強度及協調性,維持步態平衡,協助對抗肌肉僵硬,幫助日常活動,促使病友走出戶外,參與社交活動,提升生活品質及獨立生活能力。不過,對改善情緒及跌倒預防的效果不明顯。

● 練習行走與解凍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透過口令指導,教導病友「起立、坐下」及「準備、開始、出發」,練習行走。

巴金森氏症患者隨疾病進展會漸漸出現僵硬、面無表情、起步遲滯等「凍結」情形,訓練中給予回饋及鼓勵,期望病友隨時隨地自主練習「解凍」技巧,學習放鬆來減少僵直情況,維持關節活動度。

● 認知專注力治療

強調細部功能訓練及複合式訓練,把日常生活實際遇到狀況,進一步分解為階段式訓練,如站立、轉身、移位、寫字、穿衣服、上下樓梯及如廁等。

從單一動作反覆練習,搭配視覺及聽覺刺激回饋,加深熟練度及流暢度,接著漸漸協調串聯。

運動 巴金森氏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