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高齡人口愈來愈多,但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調查發現,高達74.95%的老年人照護者,認為老人就醫環境充滿不便,平均最高花3.5小時,曾有老年人上醫院看診,竟花費10 小時。
老盟今天發表「老年人就醫不友善大調查」,秘書長吳玉琴表示,調查結果顯現台灣非都會區老人居住比率高,但偏遠地區卻缺乏老年人醫療照護院所,就醫交通不便是造成看病耗時的主因之一。
老盟在9月針對全台543位老年人照護者,進行「老年人就醫不友善大調查」。結果發現,老年人就醫前三大困擾都和時間相關,高達71%受訪者認為掛號、看診、批價、領藥等候時間過長;70.9%表示多重慢性病卻要分多科掛號,且掛號流程複雜;另有53.7%認為前往醫院的交通不方便。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說,國民健康局統計顯示高達半數老年人患有3項以上慢性病,而多重慢性病患者每次回診,都需掛不同的科取得多重處方籤。他建議,醫療院所應提供整合性的掛號及領藥系統,節省多重慢性病患者候診時間。
調查顯示,有高達81.5%的老年人照顧者對於老年人居住地的長期照護資源感到憂慮,69.4%照護者對老年人居住地的失智症醫療資源感到擔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