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失智症沒藥醫、是老化的必經之路?國際失智症協會與76個國家今天同步發表「全球失智症報告」,發現大多數失智症患者沒有被診斷,台灣多達75%的失智症患者沒有接受治療,建議失智症應及早診斷,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改善認知功能。
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表「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世界失智症患者至少有一半沒有被診斷,以致家屬及患者都陷入痛苦之中。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說,台灣估計有18萬名失智人口,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3萬3000多人,估計有75%的患者屬於潛在的失智症患者 。有些因為社會地位高,不敢帶長輩出門治療,有些經濟困難、人手不足,連到醫院都有困難,只能把失智長輩關在家裡。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失智症早期診斷、治療可以降低家庭衝突與悲劇發生。之前有一名媳婦,長期照顧年邁婆婆,但婆婆卻老是跟家人說她偷東西、還跟街坊鄰居抱怨她有外遇,逼得她受不了跳樓自殺。還有子女因為家有失智症長者,覺得「老番顛」不可理喻長年不願回家,甚至有家屬氣得說「想把媽媽殺掉」。
失智症早期診斷、治療可以延緩退化程度。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銘章追蹤10年記憶門診、422例個案發現,藥物治療超過18個月,不僅可以維持較佳的社交活動,且退化程度較慢,有患者甚至可以維持10年,沒有明顯惡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