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您喜歡去電影院還是醫院?您喜歡去探望新生兒還是去殯儀館?您喜歡看美女帥哥還是白髮長者?答案都很清楚!可是在台灣,每天去醫院的人比去電影院的人多,死亡的人數有時比出生的人還多,老人家比大學生還多,也比桃園縣加上新竹市的人還多,是原住民加上新移民的兩倍半。
昨天衛生署公佈了新數據:台灣有廿三個鄉鎮區是每五位民眾就有一位老人。十四年後,全台灣每五位民眾就有一位年歲超過六十五歲,包括我們這些第一批沒考初中直接上國中的。
老,可能不可怕。不過,「老而病」可怕,百分之八十九的老年人有一項慢性病。「老而殘障」也可怕,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領有殘障手冊。「老而貧窮」難過日子,長輩是低收入戶的主要人口群。「老而孤單」也很無奈,多數老年人的生活都常在孤單之中。
這些年長者都曾經為台灣的美麗付出時間與精力,台灣成為美麗之島,主要是依賴長輩們昔日的付出。如今他們不再美麗,台灣也可能跟著不美麗了。以生態來說,無數長者昔日種稻、種樹、種花,但今天田園荒蕪、到處砍樹蓋房子。老人家的根,在台灣工業化的浪潮中,不斷被拔除。他們的生命,彷彿綠葉緩緩落下。
生死學大師,臨終關懷的倡導者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所寫的最後一本書就是《當綠葉緩緩落下》,她說:「要傾聽臨終者的話,他會告訴你需要知道的事,但你往往忽略。」
為什麼是以綠葉緩緩落下為書名呢?我常去醫院、安養機構與榮家,這兩年尤其頻繁。看著被癌症折磨與插著管子的長輩,特別能體會這句話。「緩緩」是過程,正如「老化」也是不停止、不能逆轉的殘忍過程。然後,氣息結束,落在土地上,不可能再接回樹上了。塵歸塵、土歸土。但是,這些長輩正告訴我們許多需要知道的事,但我們往往忽略。
最近無數人爭著看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八十幾歲的黃公望想要透過這幅畫描述什麼?我認為他畫了「緩緩」也道盡了「落下」。我正緩緩步向老邁,事業也在退潮,所寫的也少有人看。
不說個人,說說台灣,昔日無數人打拚而有的經濟奇蹟,豈不正緩緩地因為高齡化和少子化而下滑嗎?昔日守著家園撫育子女的,如今一一老衰。昔日繁華的農村,如今日漸沈寂。昔日熱鬧的鄉鎮,如今連年輕人都看不到。昔日捍衛台灣的老兵,如今已快速凋零。
悲觀嗎?正如希臘那個古老神話裡獅身人面的怪獸斯芬克斯所問的謎語:「什麼動物,早上四隻腳、中午兩隻腳,傍晚用三隻腳走路?」身為人,夕陽無限好,需要用三隻腳走路時,希望自己的腳強健,家庭與國家另兩隻腳也幫忙撐著。使我們雖然年歲越來越高,卻能不病、不殘、不窮、不孤獨,能夠老身硬朗、老本足夠、老居安適、老友往返、老伴相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