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提出稅改方案,民眾照顧長輩的支出可望列為長照扣除額,專家認為具重大宣示意義,表示照顧不再是一己或一家之事,政府將與人民一同負擔;長照二點○上路逾一年半,但許多民眾對長照資源並不熟悉,希望也藉此鼓勵民眾學習使用長照資源。
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表示,國內自行照顧長輩的家庭占大多數,主要送機構、聘移工,每個月至少要二萬五千元以上,對於上有高堂,下有幼兒的夾心餅乾世代民眾而言,負荷沉重。
陳正芬表示,長照扣除額討論多年,一直無法順利增列,就是因為國內照顧模式以「自行照顧」為大宗,使得可以拿出收據獲得扣除額的人,反而是少數。但她認為,政府現階段也許沒辦法滿足所有照顧形態族群,但長照扣除額的實施仍具宣示性意義。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現行長輩若住醫院護理之家,由於醫院開出的收據視為醫療費用,可列為醫療費用扣除額,但若住長照養護機構,費用卻不能抵扣。若未來皆能列入長照扣除額,較能符合公平性原則,建議可將照顧的雜支費用也增列為扣除額的一部分。
除了符合公平性,林金立也說,希望幫助堅持自己照顧的民眾,適時對外求助,讓長照資源進入家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