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文/選自橡實文化《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作者葛瑞絲・雷堡, 芭芭拉・肯恩】
指望兒子隨傳隨到的碧
艾爾提心吊膽地撥了電話。此刻他站在劇院大廳的公共電話旁。布幕即將在幾分鐘內升起。他們夫妻倆剛在附近餐廳簡單果腹,便匆匆趕來。但在享受一晚娛樂時光之前,他深知如果沒有先給母親打這通電話,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是慣例。只要他沒辦法過去她那兒,就一定要電話稟報。這會兒的問題是:他比平常晚了半小時打電話。
他不確定母親會如何反應,有時她並未留意到電話來得有些遲,甚至有時即使注意到了卻也沒怎樣。可惜今晚不是。當他對著接通的話筒送出溫暖的招呼:「嗨,媽」,耳朵傳來的是冰冷憤怒的聲調:「你到底去哪裡了?我找了你整晚!」
「媽,我在劇院。蜜莉安和我今天都忙到很晚,我們差點來不及吃晚餐。我得在兩分鐘內入座,不過我想先打來問看看你今天好不好。」
「我好得很。」母親的答覆既冷又硬,隨即切斷電話。「你知道嗎?她掛我電話。」艾爾步出電話亭對蜜莉安說。「希望你沒嚇到。」蜜莉安邊說邊坐下。艾爾是沒被嚇到,畢竟他可說是訓練有素了。但不管經歷過幾回、又拚命努力不要在意,仍不免感到受傷。接下來整晚,他的心思在舞台和方才那通電話之間遊走,不斷地想:「究竟該怎麼做、怎麼說,才不會變成這種局面?」過去的慘痛經驗讓他學會要及早打電話去,而為了讓媽媽開心並消弭自己的歉疚感,他更是每週去探望母親兩、三回。
話說回來,「開心」是個相對概念。事實上,艾爾八十八歲的母親碧,從來都不開心。就艾爾記憶所及,媽媽向來總是抱怨個不停,隨著年老體衰更是變本加厲。以往有寵她的老公、聽話的孩子和穩定的經濟狀況,她還算過得去;如今老伴走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又不佳,她可有得抱怨了。
在艾爾看來,母親的問題出在她太過依賴。她一輩子就依靠著先生,從來沒有自己的朋友。鄰居媽媽們會湊在一起打打橋牌或麻將,她從不加入。艾爾記得小時候,母親每晚焦急不已地等待父親回來的畫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準時七點踏進門,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總是這句招呼:「你上哪兒去了?為什麼不能早點回家?」
這份依賴與日俱增,如今沒了老伴,她便指望兒子隨傳隨到。艾爾其實樂於照顧母親,問題是,他想著連自己想輕鬆看場戲都不行,這也太沒道理了。他該怎麼做才好?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艾爾夫妻倆為了母親頭痛已久,問題依然日漸棘手。他們對碧百依百順,盡力避免惹她不快。週一和週四固定上門探望,週日則去載她回來一起吃飯,大小節日也從不敢忘記。總之,碧希望怎樣,他們就配合。這麼做雖不能減輕碧的抱怨,倒也讓局面維持合理的掌控之中。
有時他們會忍不住跟她理論,像是當她在苛責幫傭或親戚時。這種「站在他們那邊」的舉動會讓碧大為光火,然而過了幾天也就沒事。但這種如履薄冰的日子讓艾爾愈來愈氣惱,他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給她一些教訓,告訴她自己深感受辱,要她道歉?她是不是該學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艾爾舉棋不定,困惑不已,直到劇院事件,他才明白情況必須改變,他需要尋求專家諮商。
艾爾的故事,是我們每天從客戶那裡聽到的典型狀況。而艾爾從我們這裡得到的第一個收穫是,原來有那麼多人面臨同樣的困擾,卻堅信世上沒有任何父母會像自己的爸媽那樣難纏。僅僅這點認知,往往就足以為成年子女帶來極大的安慰。
艾爾夫妻也學到明確的應對技巧。當你讀下去會發現,其中很多方法不僅能幫助他倆,也適用其他有類似處境的人。如果你的父母跟碧的情況有些雷同,或許你也會從中發現新曙光。
→不管是找諮商師或加入互助團體,求救很重要。意識到原來有那麼多人跟你有同樣的處境,會讓你感到如釋重負。
→別失控地對父母發火,那只會傷害彼此,完全無濟於事。
.作者:葛瑞絲・雷堡, 芭芭拉・肯恩
.譯者:劉慧玉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17
關於《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慶光/解救囚居老人大作戰
家人該不該送照顧機構,總是令人糾結!社工師自己遇到這問題怎麼做?
願景專題/四代同堂無障礙共生宅 是孩子送的禮物
願景專題/從受助到助人 「暖暖」社區讓長者不怕孤老
願景專題/能活就要動 黃春明仍想說故事給孩子聽
願景專題/老屋要修繕、長者需復健 雙老難題全台普查
願景專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
願景專題/走出白色巨塔 北市聯醫推動居家醫療
九旬老翁不便下樓 爬梯機助他逃離孤獨
長照2.0申請路漫長 自救防跌這樣做
中年居服員成護老大軍 過勞力竭竟是常態
老屋樓梯千奇百怪 長輩下樓步步驚心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
醫病天地/長照職能治療 改善遲緩兒
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澎湖惠民醫院重建資金缺 陳建仁拍片籲各界伸援手
看見重症患者的職能需求 早期職能治療加成醫療效益
醫病天地/預防衰弱症 飲食+運動
推廣長者用碗喝水 花蓮慈濟醫院發明防嗆咳7字訣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張慶光/從「博愛座」看高齡友善社會的建立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銀髮族健身房學重訓趨勢漸起 揮別弱殘形象
醫師:適當重訓有助老人減緩疼痛 降低跌倒風險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社區健康前哨站降低疾病機率 遠離長照風險
自己的老人自己顧 社區醫療資源哪裡找?
走出診間 看見需要 社區醫療打造台灣的溫柔堡壘
外籍看護進不來!被照顧者申請長照2.0、機構入住增
猜你喜歡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還是肺炎?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黃元德的養生秘訣/早餐黑咖啡 每日三蔬果
羅瑩雪乳癌病逝享壽70歲 檢察界震驚:4月太令人悲傷
台安醫院涉詐遭查 健保署:近兩年都有違規紀錄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3種老人常用藥 服用不當反危險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志玲姊姊無私的愛,可以由小孩到大人
史上首次!食藥署砸千萬搶奎寧失策 免費配送藥局銷庫存
好市多蘋果連三周出包!兩萬多公斤遭退運銷毀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兒少保護福利法案推手 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昨晚辭世
太魯閣號出軌/暖心醫護消…穿白袍衝入隧道 安撫嚇哭幼兒
限水抗旱用電也得注意 5個小叮嚀保你安全
吃了就會好睡?能自行停藥嗎?藥師剖析,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太魯閣號愛心捐款 陳時中:已募4億多、想取消可退款
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醫病平台/一盒被退回的鳳梨酥:怪胎與自閉症的兩種文化
健保給付制度 將出現2大變革
熟年如何安居/馬桶旁裝扶手 浴室鋪防滑墊
熟年如何安居/裝ㄇ型扶把 助上下樓 超前部署 換購電梯房
時隔半年再傳變色 化痰藥強生牧舒爾顆粒下架5萬包
侯佩岑苦勸去健檢!林月雲不想心理有負擔,失控罵女「你說完了沒」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
太魯閣號出軌/台大醫院痛失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
前主播蕭彤雯驚曝罹患肺腺癌 打噴嚏像被卡車輾過
善款扶助對象人數出爐!發現金、教育扶助採個人信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