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表示,推廣老人營養有一件事很可惜,就是十多年來老人奶類攝取量都無法增加,但只要多喝一杯奶,就能多攝取八克蛋白質。既然「厚奶茶」這麼風行,不如在老人關懷據點推廣鮮奶茶文化,簡單改變飲食習慣,就不用再吃蛋白質粉了。
潘文涵表示,研究顯示,人隨著年紀發胖,但只限於剛邁入六十五歲時,到了七十歲,體重會快速下降,男性平均降八點五公斤,女性平均降二公斤。
潘文涵指出,大部分的體重下降與肌肉量下降有關,讓身體耗能隨之減少,吃的食物跟著減量,卻影響肌肉合成效率,使肌肉流失更快,連帶體能活動下降、吃得更少,最終因營養不良導致衰弱症。
潘文涵說,對於衰弱老人的營養研究有成千上萬篇,多半都重視蛋白質攝取,蛋白質攝取愈多,衰弱狀況較低。歐洲建議,老人蛋白質應按每人每公斤體重一點二到一點五公克攝取,且應平均分布三餐,才能隨時合成肌肉。
潘文涵說,若長者每天攝取一千五百大卡以上熱量,蛋白質基本上是符合建議的,但若不到一千四百五十大卡,熱量攝取太低,蛋白質可能也過低。所以吃太少,是導致衰弱的關鍵。
教老人怎麼吃,必須把營養訊息轉化。潘文涵舉例,泡三合一咖啡時,加入奶粉一起泡,或豆魚肉蛋類多吃一份,奶多喝一杯。特別是奶類,不需要咀嚼,只要喝下去就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矯正飲食並不難的。」
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除了營養,運動也要介入,才能預防或逆轉衰弱。他們徵詢三百一十九名苗栗醫院的衰弱老人,分為四組進行復健實驗,讓老人在家進行肌力、柔軟度和心肺適能等訓練,另教老人怎麼吃。
許志成說,實驗結束發現,同時運動及營養衛教介入的組別,功能改善非常多,比起只有運動介入和營養衛教介入的組別,預防衰弱更加有效。而且,復健訓練的花費支出低,若政府能把運動和營養觀念好好推廣,是全民福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