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別坐馬桶超過10分鐘!專家直言非常不健康:對2處傷害最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早產兒敗血症死亡率25% 長庚證實與腸道微生菌叢有關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表示,追蹤32個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和10個健康足月兒半年,觀察是否產生敗血症。記者楊雅棠/攝影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表示,追蹤32個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和10個健康足月兒半年,觀察是否產生敗血症。記者楊雅棠/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新生兒敗血症是新生兒致命的原因之一,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尤其早產兒的發生敗血症的機率高達一至四成,死亡率可達25%。其中,晚發性敗血症常發生於新生兒出生七天後到三個月間發生,常常來得突然、發生原因也不明。林口長庚新生兒團隊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且腸道細菌也可能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該研究也於10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林口長庚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表示,腸道內有獨立複雜的神經系統以及人體最大的微生物菌叢,而且腸道的維生菌叢也可能和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相關。而新生兒和嬰幼兒是腸道菌叢發展最重要的時期,此時期的腸道菌叢變化會影響以後甚至成年的健康。

早產兒由於腸道尚未成熟,腸道菌叢無法如健康足月般正常發展,因此醫學界「懷疑」早產兒的腸道菌叢可能會增加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新生兒敗血症等常見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因此,林口長庚團隊追蹤32個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和10個健康足月兒半年,觀察是否產生敗血症。研究發現,早產兒腸道細菌的組成在剛出生兩個月內的變化,與健康足月兒相反,是呈現「失調」的狀態;而發生晚發性敗血症的早產兒,其腸道菌叢失調更為嚴重,且出生第一周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就已經明顯較差。

另外早產兒若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使用時間越長,不但無法減少壞菌比例,乳酸桿菌和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越少。而有三分之一的早產兒在發生敗血症前,致病菌已經定殖在腸道之中,感染來自已經定殖於腸道中的細菌。

新生兒科醫師林瑞瑩表示,目前並沒有很好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方法。由於早發性敗血症通常發生在七天內,主要來自母親生產時的感染,還可以在生產前後給予抗生素降低感染機率,但晚發性敗血症則沒有任何有效的預防方式。

而長庚的研究發現則可提供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新方向,或許可透過改善早產兒的腸道菌叢或微菌治療的方式,降低晚發性敗血症發生機率。

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由於不同地區、生產方式以及是否哺餵母乳等,都可能影響新生兒腸道微生菌叢的樣態,因此包括好壞菌怎樣才算平衡、補充益生菌是否有效等,都還有許多未知需要探討。盼能建立新生兒和早產兒腸道微生物菌叢資料庫,對新生兒和早產兒腸道菌叢有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進而發展相關的精準治療技術

林口長庚新生兒團隊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左起新生兒科醫師林瑞瑩、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副院長邱政洵。記者楊雅棠/攝影
林口長庚新生兒團隊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左起新生兒科醫師林瑞瑩、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新生兒科醫師李建忠、副院長邱政洵。記者楊雅棠/攝影

早產兒 腸道 新生兒 多重器官衰竭 併發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