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性器期愛抓下體 醫師建議溫和性教育
3到6歲的幼童開始對性器官產生興趣,小兒科醫師提醒,此時期幼兒可能搔抓下體,容易有衛生問題,造成局部感染。家長不要嚴厲制止,而是應正向態度給予性教育。
4歲洋洋近日跟父母抱怨小便時疼痛,爸媽帶去就醫。根據爸媽描述,洋洋3歲起戒除尿布,這兩天抱怨解尿時疼痛,甚至痛到尿不出來。爸爸日前幫洋洋洗澡時,也發現包皮紅腫有輕微分泌物。經詢問病史,媽媽注意到最近洋洋常常有搔抓下體的動作。
醫師檢查後,確認洋洋近日沒有發燒、噁心、嘔吐或腰痠,也沒有後背敲痛,排除腎臟疾病;且包皮發紅腫脹,診斷為龜頭包皮炎。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龜頭包皮炎好發在2至5歲的學齡前男童,急性龜頭包皮炎常見的症狀如外生殖器紅腫、包皮腫脹、組織滲出液、有臭味、包皮與龜頭之間產生疤痕組織、包莖、急性尿路阻塞。
幼童急性龜頭包皮炎常為多因素造成,其中最常見的是局部清潔不佳的接觸刺激或後續產生續發性感染。
戴季珊說,因3至6歲幼童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感到興趣,透過撫摸等方式獲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對於兒童的人格發展性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這時期的幼兒可能會有不自覺抓下體的情形,容易有衛生問題造成局部感染等。
面對有性器期年齡兒童,戴季珊說,門診中遇到許多家長對這方面的問題比較疑惑,常採取的態度不是嚴格禁止,就是消極處理,但都不是好的做法。建議應避免嚴格斥責,以溫和的態度教導適當的性教育,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提供滿足觸覺刺激的其他玩具。
戴季珊也說,治療急性龜頭包皮炎,首先要有正確清潔習慣,正常清洗包皮即可,避免使用外力撥離包皮與龜頭或硬要將白垢清除,不要使用接觸性刺激物如肥皂、沐浴油、痱子粉等,3至5天後包皮炎症狀即可緩解。應注意男童生殖器清潔與照護,不要穿過緊的內褲保持通風。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與腸胃炎症狀相似,初期易被誤判!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是「腸套疊」
幫寶寶洗澡別洗太乾淨 避免過敏
打造寶寶抗敏肌4原則 醫師:泡澡、洗澡後保濕這樣做
醫病天地/二要二不助學童擺脫蛀牙
醫病天地/小孩戽斗牙齒亂 恐鼻過敏引起
2童發燒腹瀉 寵物龜惹禍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新生兒頻繁血便 醫師建議2方式解決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每54名兒童有1名自閉兒 高醫大校長鐘育志籲正視
兒童過敏 逾4成缺鐵
家長嫌太胖 國中女信偏方吃「棉花」減重釀嚴重腸沾黏
醫病天地/幼兒流口水、進食差 應就醫尋求治療改善
兒童腸胃炎怎麼辦? 別再補充運動飲料了!
兒童腸胃炎該不該看醫師? 家長必知4大觀察點!
小孩只愛吃肉?小孩太愛吃甜食?兒科醫師告訴你6大父母最常見的問題
小孩全身紅疹又比人家矮一截? 醫師診斷發現缺鋅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罕見兩歲女童竟然長皮蛇 醫師研判應該是水痘疫苗造成
大雞慢啼嗎? 專家警告可能是兒童發展遲緩
如何幫孩子補充Omega-3脂肪酸?國內2專家發表臨床指引
醫師:幼兒小感冒 也可接種流感疫苗
11歲童聞不到味道、嗅覺異常?竟是鼻瘜肉作祟
孩子反覆感冒想打疫苗好辛苦 黃瑽寧:小感冒可接種
爸媽別等了! 柚子醫師示警:九成流感死亡童都沒打疫苗
天氣轉涼!0至6歲類流感就醫攀升 幼兒接種率卻慘兮兮
秋冬季孩童要增加抵抗力 醫師:可用藥浴並按摩穴位
台灣早產兒達10% 中醫大學:安胎、追蹤是存活關鍵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