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賴淑珍/童綜合醫院藥劑部藥師】
研究顯示,兒童夜尿盛行率,男生為女生1.5倍,冬天比夏天容易尿床。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歲以後還會尿床,滿6歲尿床者有15%,10歲以後降到5%,甚至有1%至2%的成人尿床。
面對尿床的小朋友,家長應與孩子同一陣線,付出耐心,以鼓勵代替責罰,幫助小朋友擺脫自卑、尿床煩惱。
可先嘗試行為療法,一般平均需花費6個月,訓練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習慣,睡前排空尿液;碳酸飲料、含咖啡因的茶和咖啡,容易刺激膀胱,夜尿的小朋友不宜多喝;太晚進食、喝水,夜間睡得太沉,亦會增加尿床機會。鼓勵孩子在尿床後負起責任,自己換洗衣服、清洗床單;同時也治療可能造成夜尿的原因,如便秘、泌尿道感染、心理壓力等。
警報治療,主要是半夜叫醒孩子起床上廁所,至少應持續2至3個月,鼓勵兒童與家長共同努力,可以為孩子開一盞夜燈,並預備尿壺在床邊。
藥物治療方面,睡前給予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可減少夜間尿液;抗膽鹼類藥物,可增加膀胱容積和減少逼尿肌收縮;三環抗憂鬱劑,能增加尿道阻力和膀胱容積,有效減少夜尿發生,但可能停藥後復發。
小兒夜尿若不適當治療,會造成孩子自閉自卑,沒有安全感與缺乏自信心,導致適應不良、學習障礙、自尊心受損等問題產生,甚至影響未來人格發展。
若孩子5歲以後仍有夜尿現象,建議可尋求小兒、泌尿、心身科等專科醫師協助,瞭解孩子尿床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透過醫師、家長與小朋友的通力合作,重拾自信歡樂的童年生活。
【2014/06/2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