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成大研究團隊發現,幼兒六個月到一歲大時,因體內腸病毒抗體濃度低,一旦感染,重病的機率呈倍數成長,死亡率最高;即將上市的腸病毒疫苗,建議在幼兒六個月大前完成注射才有效果。
成大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研究員、成大醫院急診部醫師王世敏表示,研究團隊已找到腸病毒抗體濃度標準,抗體要在「中和濃度」之上才能保護。
他說,國外已研發腸病毒疫苗,即將上市;團隊研究注射疫苗後,抗體必須達到中和濃度,同時持續一年以上;成大研究成果對於未來腸病毒的治療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疫苗注射的時間,配合幼兒體內的抗體濃度,研究團隊建議比照小兒麻痺疫苗,分別在出生後二、四、六個月各注射一劑,效果最強。
王世敏指出,成大多年來研究腸病毒的致病機轉,最新發現幼兒體內腸病毒七十一型抗體濃度達到最低時,與一般人感染腸病毒相較,前者病毒量倍數成長,重症機率大幅增加。
「六個月到一歲大的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死亡率最高。」王世敏說,這可能與病毒與宿主間互動的模式有關,也與人體細胞接受器的感知相關,讓病毒在抗體低時更為活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