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減肥吃到「假豆腐」爆熱量!營養師教吃對3種豆腐,搭1物更滿足完全蛋白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嬰幼兒血便 要懷疑是這幾種常見疾病

萬芳醫院小兒部

【/文萬芳醫學中心小兒部小兒腎臟主任 蔡亞秦醫師】

當父母親發現寶寶大便顏色不是常見的黃色,多會非常緊張,尤其是如果看見寶寶大便中含有鮮血,更會非常焦慮。嬰幼兒血便的原因有很多種,症狀也可能從只有血便到寶寶煩躁不安甚至到影響病人的生命徵象,有些造成的原因如不立即處理,可能會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通常可由觀察寶寶大便的顏色來大略區分出血的位置,如果出血的地方在上消化道,大便的顏色多呈現黑色,若是下消化道出血,則大便多是鮮紅色。

另外血便的原因與寶寶的年紀也有關連,如果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常見的原因如:細菌性腸炎、壞死性腸炎、腸紐結、敗血症、牛奶蛋白過敏等,若是年紀較大的寶寶,則必須考慮:肛裂、細菌性腸炎、腸套疊、美克耳氏憩室、藥物、過敏性紫斑症、感染等。

下列就幾個較常見的疾病作介紹:

一、肛裂

肛裂是嬰幼兒血便很常見的原因,大多是發現大便中混雜著鮮血,多發生在有便秘問題的寶寶身上。起先是因為大便過硬而造成,後來因為肛門裂傷,寶寶因痛而忍住大便,使得大便在直腸中越積越硬,因而形成惡性循環。解決的方法可用一些軟便的藥物,使肛裂的情況改善。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改善便秘的情況, 才不會使肛裂又再度復發。

二、細菌性腸炎

臨床上較常見的是沙門氏菌腸胃炎,好發夏末和秋初,病人會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腹瀉,大便通常會有黏液及血絲。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蛋和蛋類製品是常見的感染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也很常見。症狀多在2到5天內消失。但免疫力有問題的人症狀可能會持續存在,甚至引發菌血症及其他轉移的病灶,如腦膜炎骨髓炎,尤其是3個月內的小寶寶更要加以注意,他們發生敗血症的機率比年紀較大的幼兒高。

至於治療的方式多是矯正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大部分健康的幼兒症狀會自然痊癒,但對於小於3個月的嬰兒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除了一般的支持療法,還要考慮給予抗生素。

志賀桿菌感染是另一種常見的腸胃炎,輕微感染會產生水瀉及輕微的全身症狀,嚴重的情況可能腹痛,持續1至3天的高燒及含血絲黏液的腹瀉,通常是經由糞口傳染;此外,水源也有可能被志賀桿菌污染而成為傳染源頭。治療的方法也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抗生素的治療雖然可能產生抗藥菌種,但是適當的治療卻可以減少微生物由腸道中排出而再感染人。

三、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某段腸管套入其遠端的腸管。大部分的病人都在二歲以下,尤其好發於5至9個月大的寶寶。男嬰發生比例較女嬰略高,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藥物等都可能與腸套疊有關。但有少部分的病人(尤其是大於2歲以上)可能會有先天結構異常,如腸道息肉、複製腸管等。

一般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突發性的痙攣性腹痛,可能伴有嘔吐,當陣發性腹痛過後,嬰兒可能活動如常,或是會疲倦蒼白。在發作數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果膠樣般的大便,在腹部也可能會摸到一個似香腸硬塊。其診斷的方式除了症狀及理學的檢查,最精準的方法是用超音波診斷,一旦確定診斷後,可先考慮用灌腸方式,若效果不佳或發生時間超過48小時,要考慮用治療。

四、牛奶蛋白過敏

通常發生在3個月以下的嬰兒,大便中會出現血絲和黏液,有時還會有輕微的腹瀉,大部分的原因是對牛奶過敏,但有少部分病人也會對豆奶過敏,這些症狀若是出現在哺餵全母乳的嬰兒身上,則要檢視是否母親有攝食到含有牛奶的食物。治療的方式只要將過敏原從食物中去除即可,比如可考慮將嬰兒奶粉改成水解蛋白奶配方,餵奶的媽媽盡量避免吃到奶製品。不過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大概在一歲大後症狀就會慢慢改善,到時可先餵食少量牛奶試起,若寶寶沒有出現不是狀況,再慢慢增加牛奶的量。

五、生產過程吞食媽媽的血液

寶寶若在生產過程中吞食到媽媽的血液,也會造成之後的吐血或解黑便。要分辨出血來源究竟是嬰兒或是母親,可做Apt試驗,對Apt試劑沒有反應的,代表出血來自嬰兒。

六、藥物

許多病毒感染,本身就會引起胃炎,有時也會引發出血;如果因為感染發燒,而再給予阿斯匹靈類的退燒藥,可能就會造成糜爛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不過現在已經很少將阿斯匹靈當做第一線退燒藥,所以這種情況也很少發生。

嬰幼兒解血便,有些只是因為下消化道輕微出血,通常大便中只會出現少許血絲,此時不必太過驚慌,只需就醫找出原因加以治療即可;若是寶寶大便含大量鮮血或黑便,合併有蒼白、煩躁不安、或是活力不佳,都代表寶寶體內可能有明顯的出血,此時應盡速就醫,以免影響到病人生命安全。

骨髓炎 腸套疊 消化道出血 腦膜炎 痙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