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治療ADHD藥物 傷害大腦?
【聯合報/王亮人/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大、衝動性高,致影響學習成效及人際互動,其治療方式如下:
1.藥物療法:
臨床上常使用的藥物包括利他能、專思達、降保適、思銳等等,文獻相當充足,其中最常被引用的一項「多元化治療模式研究」報告,是將ADHD孩童分成:1.例行性社區照護,2.單用密集行為治療,3.單用藥物治療,4.合併治療等四組。結果顯示ADHD者的過動、衝動的症狀及因而發生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合併治療和單用藥物的療效一樣好。
ADHD患者大腦前額葉皮質區體積較小,有研究發現服用精神刺激劑的ADHD孩童,其白質體積較大,接近正常孩童,故推論服藥可能有保護神經作用。
2.感覺統合療法:
1977年的研究顯示,接受知覺訓練的孩子6個月後在過動指數、閱讀能力測驗顯著優於對照組,但除此之外,一直沒有系統性的資料顯示對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療效。
3.認知行為治療:
在人際互動,社交技巧及親子衝突方面,以行為治療的效果較佳。
4.其他輔助療法:
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的一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omega-6 fatty acid、EPA、DHA等等,其中有些是細胞形成的重要成分。由於魚油中含有上述成分,故近年來服用魚油相當盛行,也有一些研究支持EFA對ADHD的療效。
避免含糖食物:許多家長表示,ADHD孩童吃了糖果或巧克力後會更過動;但研究顯示,過動可能是來自觀察者的預期心理,臨床實驗結果並不支持此項假說。
食物過敏:至少有兩項臨床實驗顯示,去除食物色素、防腐劑後,確實對ADHD有改善。
近年家長的疑慮多是對藥物治療有些擔心或誤解,並質疑其必要性;也擔心藥物是否傷害大腦,希望上述資料可以提供家長參考,運用現有科學證據協助孩子的治療。
【2009/09/24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罕見兩歲女童竟然長皮蛇 醫師研判應該是水痘疫苗造成
大雞慢啼嗎? 專家警告可能是兒童發展遲緩
如何幫孩子補充Omega-3脂肪酸?國內2專家發表臨床指引
醫師:幼兒小感冒 也可接種流感疫苗
11歲童聞不到味道、嗅覺異常?竟是鼻瘜肉作祟
孩子反覆感冒想打疫苗好辛苦 黃瑽寧:小感冒可接種
爸媽別等了! 柚子醫師示警:九成流感死亡童都沒打疫苗
天氣轉涼!0至6歲類流感就醫攀升 幼兒接種率卻慘兮兮
秋冬季孩童要增加抵抗力 醫師:可用藥浴並按摩穴位
台灣早產兒達10% 中醫大學:安胎、追蹤是存活關鍵
幼兒發燒流鼻水不是感冒?醫:嚴防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扁臉、黑眼圈、眼無神 過敏兒3特徵
台北醫院附設早療中心今啟用 滿足早療兒童多元需求
水痘傳染力比新冠病毒還高! 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做1件事可避免再發成皮蛇
10天嬰染沙門氏菌併發敗血症 泡奶餵奶前一定要洗手
孩子挑食原因 專家:小時候太少吃苦、吃軟不吃硬
男童肥胖治療小雞雞 男性荷爾蒙一打竟意外導致性早熟
醫病天地/孩子說話卡卡…家長放慢說
影/一人發燒後 檢查出兄妹都罹患川崎氏症
危險!幾顆巴克球 就能吊起釘書機
致命「吸引力」 誤吞巴克球 童險腸穿孔
醫病天地/孩子一早打噴嚏 恐是過敏
早療行動車篩檢 發展遲緩男是女2倍
超強磁力巴克球誤食意外多 兒科學會:全球已近3000件
過敏兒會不會變笨? 高雄長庚3醫師花3年找出答案
寶寶喝紅嬰水退胎火?食藥署:反增身體負擔
高功能自閉症就是天才?醫師:外表只看到沒自信
避免孩子被標籤化! 伊甸共融公園舉辦早療篩檢
大家都可以擦防曬,只有這種人不能!醫師建議防曬5招
開學周在即 國內腸病毒上升5%蠢蠢欲動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倒插睫毛找醫美「割雙眼皮」? 醫籲術前搞清楚狀況
別直衝山頂賞雪 醫:幼童5成會有高山症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