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吳姓產婦日前在台北慈濟醫院剖腹生下3590公克的「小平」,原先第一、二天,小平血液檢查正常、食慾良好,但第三天膽紅素卻上升到18.4mg/dl,照光治療後仍未降低數值,醫院抽血檢驗後,發現數值竟飆高到27.73mg/dl,變成了「黃寶寶」。兒科部醫師蘇一宇緊急幫小平換血,術後持續照光,膽紅素終於下降,14天後出院。
蘇一宇解釋,通常膽紅素產生後,會經由肝臟代謝,成為糞便、尿液的成分被排出體外,但新生兒紅血球壽命短、代謝快,肝臟機能尚未成熟,無法好好代謝掉膽紅素,加上腸肝循環好,腸道會將部分膽紅素再吸收到血液中,容易使膽紅素濃度增加,產生黃疸,而黃疸是每個新生兒都會歷經的過程。
蘇一宇表示,一般而言正常的黃疸不會傷害新生兒,但部分孩子會受到蠶豆症、先天性球型血球症、與母親血型不合等影響下,導致黃疸異常升高,黃疸若沒有治療,嚴重者有可能會膽紅素過高,堆積在腦部基底核,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即為「核黃疸」。
若膽紅素數值過高,有照光、換血二種方式治療。蘇一宇說明,照光治療是在嬰幼兒皮膚照射特定波長的藍光,讓膽紅素變成可溶於水的物質,再由尿液排出,為安全的方式;換血治療則是在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液抽出,同時輸入紅血球與血漿,快速降低血液中膽紅素濃度,不過換血治療風險較高,血量約是新生兒總血量的兩倍,適用於有核黃疸風險的新生兒。
不過,蘇一宇表示,黃疸是新生兒必經過程,無需過度擔心,可先藉由簡易目測方式判斷孩子的黃疸程度,黃疸範圍若到胸部以下,或是超過七天看起來仍黃黃的,都要盡快就醫檢驗。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