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蒜頭、洋蔥、小黃瓜都上榜 食品科學家籲5種蔬菜別放冰箱冷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別催吐、速就醫!兒童誤食教戰守則

馬偕兒童醫院

馬偕兒童醫院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容易誤食異物,特別是在1歲半前的口腔期,此年齡的孩子會不斷嘗試抓東西往嘴裡放,只要伸手可得,不論何物,常常放於口中,一不小心就吞進去了。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容易誤食異物,特別是在1歲半前的口腔期,此年齡的孩子會不斷嘗試抓東西往嘴裡放,只要伸手可得,不論何物,常常放於口中,一不小心就吞進去了。
圖/ingimage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容易誤食異物,特別是在1歲半前的口腔期,此年齡的孩子會不斷嘗試抓東西往嘴裡放,只要伸手可得,不論何物,常常放於口中,一不小心就吞進去了。

最常被兒童吞入的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其它如魚刺、雞骨、玩具的小零件、鈕扣電池、磁鐵、別針、圖釘等也偶爾可見。幸運的是,大多數的胃腸道異物都能順利排出,根據統計僅有10~20 % 的異物具有危險性或是無法自行解出,必須安排內視鏡移除術,約有1%的案例須要手術處理。

幼兒異物吞入的處理

若兒童不慎吞入異物,或被食物梗塞(骨頭、魚刺、果核等),千萬不可以吞飯、喝醋或催吐等方式自行處理,此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如果異物造成小孩窒息或發紺,應立即對外求助或撥打119,並立刻執行哈姆立克法,重複動作直到異物咳吐出、移除,有必要時需施行心肺復甦術,再送醫處理。

如果異物未完全阻塞呼吸道,但有其它症狀(持續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嘔吐、無法吞口水、胸口疼痛、肚子痛等),也應儘速就醫。送醫時,應將異物殘餘的部分,或相同的物品,或可能誤食的材料包裝,一起帶到醫院。

電池、磁鐵、毒藥物、化學物品、尖銳物、長形物品等都是高危險物,若不慎吞入,應馬上就醫。若您不確定小孩吞下什麼或不確定該物品是否有危害,也應馬上就醫。

誤食異物後,一直到醫師評估前,都不應再喝水及進食,因為一來可能需要立刻進行麻醉,以胃鏡取出異物,二來異物可能損傷或阻塞食道,此時若再進食會造成二度傷害或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誤食異物卡在食道得麻醉取出

嬰幼兒誤食的異物常卡在食道三個狹窄處:環狀軟骨咽肌、主動脈弓附近或橫膈膜處的下食道括約肌。誤食的異物不大,兒童可能無症狀;如果卡住,會有食物梗塞、吞嚥困難及疼痛、咳嗽、喘鳴聲、胸骨後疼痛等症狀表現;異物卡得很緊,會局部壓迫而造成食道潰瘍、出血,甚至穿孔。

通常卡在食道上端的異物,會造成呼吸困難之虞,必須請有經驗的耳鼻喉科醫師立即取出。如果尖銳異物可能穿破食道黏膜或是異物平滑難以取出,需要全身麻醉,再利用內視鏡取出異物。如果無法順利取出異物,可將異物先推入胃內,以防吸入呼吸道或造成其他危險狀況。

大部分吞入胃的異物,也會到達小腸,且幾乎大部分數天至2~4週可以由肛門自行排除。因此,一般建議先觀察及保守性治療。但是若吞入具有腐蝕性異物如水銀鈕扣電池,則不宜在胃中停留過久,一般在胃中超過48~72小時,就考慮以內視鏡移除。

過長的物體(長大於5公分,寬大於2公分)、尖銳物體(如打開的別針)、兩顆磁鐵、兩個或更多相疊的硬幣,則須考慮緊急內視鏡移除。即使是一個銅板,如果連續數天均在胃的同一部位(可以藉由X光檢測),或超過2星期以上仍在胃中,亦應考慮以內視鏡移除之。

異物在小腸或大腸出現症狀,如厲害嘔吐、發燒或腹痛等腹膜炎徵象或是在某定點超過1週以上(X光追蹤),要懷疑有腸胃道的先天異常,要手術處理。

面對兒童意外事件「沒有早知道,只有早防範」,必須將防護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徹底避免這類傷害的發生。

兒童消化道異物需要注意的事項,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嬰幼兒所有食物都應壓碎切細。

第二:避免高風險異物梗塞的固體食物,除了不主動給予,也應注意不要讓孩童在沒有成人戒護下,接觸到這些固體食物。容易引起異物梗塞的食物,包括果凍、軟糖、糖果、含骨頭的肉類、整顆的種子與堅果(如花生)、有籽的水果(如荔枝、龍眼)與整口的花生醬等。

第三:要求兒童不要邊吃邊玩,而且要細嚼慢嚥。小孩哭泣或奔跑時應避免同時餵食物。

第四:小心檢查地板及遊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幣、鈕扣及其他小東西。

第五:選擇適合年齡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兒誤食。

第六:藥物要收好,五顏六色的藥丸在兒童眼中就是糖果,一定要收好。

嬰幼兒 異物梗塞 哈姆立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