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文化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時報文化
【內容摘自《祝妳好孕:權威醫師的全方位助孕法》,作者原利夫(Toshio Hara)/譯者葉韋利,時報出版】
不育症、習慣性流產等懷孕後卻流產的人越來越多,曾經流產超過兩次以上的人要格外留意。
曾流產兩次以上要多注意
一次流產不用太擔心,但如果連續兩次、三次,可能就要懷疑是否有不容易懷孕的原因存在。
所謂「不育症」就是即便懷孕也會不斷發生流產、早產或死產的狀態,另外,「習慣性流產」指的則是流產超過三次以上的狀況。
有不育症或習慣性流產傾向的人就不容易懷孕,因此,若反覆流產過兩次,可能就要找醫師諮詢一下比較好。
不育症、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目前對於不育症和習慣性流產還有很多尚未釐清的部分,因此經常被診斷為「原因不明」。面對這種情況,還是有幾種療法可以考慮(見第122頁)。
● 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畸形如果是天生的,可說本身就是容易流產的體質。很多子宮型態都是藉由習慣性流產的檢查或內診、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的。
● 染色體異常:遺傳到父母任一方異常染色體的胎兒,有時候會沒辦法在子宮裡持續成長。雖然現代醫學無法治療染色體異常的狀況,但懷孕的機率也未必為零。
● 子宮頸管無力症:這種症狀是因為子宮口變得鬆弛,當胎兒長大後無法支撐而導致流產。其原因就出在子宮口先天就比較鬆弛,也可能是因為過去人工墮胎時造成子宮頸管受損。
● 卵巢黃體功能不全:這是由於影響排卵及著床的黃體素分泌量變少,導致容易流產的狀況。黃體功能不全的人,應該要勤加記錄基礎體溫表。
● 組織抗原配對(HLA)不適合:HLA是白血球的型態分類,類別據說比血型還多種。夫妻雙方的HLA如果太相似,就會造成流產,因為母體會將抗原近似的胎兒視為是體內的異物。此外,近年來受到關注的是自體免疫的疾病,自體免疫的抗體指數高,就代表流產的危險性愈高。
習慣性流產的檢查大致分為:
● 染色體檢查:夫妻雙方抽血,檢查染色體是否有異常。
● 子宮腔檢查:檢查子宮頸管、子宮內腔是否有異常。有時候也會同時進行子宮輸卵管攝影、超音波檢查、子宮鏡檢查、MRI(核磁共振攝影)等多項檢查。
● 內分泌檢查:抽女性的血,檢查甲狀腺及黃體功能等。
● 免疫檢查:抽女性的血,檢查自體抗體及HLA的狀態。
小知識/降低流產風險的CGH
就目前的著床前診斷而言,還無法判斷出染色體所有的基因碼。然而,使用CGH(比較型基因體雜交分析技術)這種新技術,就可以解析胚胎內所有基因碼,藉此降低染色體異常導致的出生異常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