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0.jpg)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平鎮報導】
壢新醫院中醫科日前為胎位不正的王姓孕婦以艾灸療法,讓她自行以艾條溫灸腳小趾的至陰穴,1周後產檢,胎位矯正,順利產女。壢新醫院婦產科醫師潘景賓說,西醫國外文獻也證實艾灸療法有提高自行轉正的機會。
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說,艾灸療法源自唐朝醫家張文仲的「隨身備急方」,但一般孕婦產檢發現胎位不正,可能就選擇剖腹產。
王姓產婦說,她因為有蟹足腫,擔心剖腹產會留下難看疤痕,希望自然產,懷第二胎第34周產檢發現胎位不正,陳威達教她回家自行艾灸,每天1小時,當第36周產檢,胎位真的轉正,第38周順利產女。
潘景賓說,胎位不正大多會自行轉正,西醫建議孕婦做類似瑜伽貓式的膝胸臥位運動,但效果有限,也可以第36周進行胎位倒轉術,打安胎針讓子宮變軟。
陳威達說,胎位不正原因有孕婦身體過虛、中氣不足,而艾草有溫通經脈療效,以艾灸雙腳小趾的至陰穴,調整子宮及內分泌功能,促使子宮的平滑肌比較有力,有利胎兒的轉動。
陳威達說,至陰穴在腳小趾指甲的外緣畫垂直線、指甲底畫水平線的交接處,以艾條溫灸距至陰穴3公分,感到溫熱即可,避免燙傷,每次20分鐘,每天1次。
陳威達說,艾灸療法禁用多胞胎、子宮畸形等孕婦,一定要就醫診斷後,依醫師指示才能施以艾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