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皮膚搔癢怎麼辦?狂抓恐致傷口惡化、感染 醫曝7大臨床表現,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一次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懷孕育兒

孕期中藥調理Yes or No

【採訪/洪憶文;諮詢/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 江宛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婦科主治醫師 林君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葉家豪】

中藥調理流傳已久,相對地媽咪們的疑問也不少。關於孕期中能否吃中藥,該如何使用及有何禁忌等,請見本篇專家為您解答!

孕期中藥服用問卷結果公佈

調查時間:98年7月
調查對象:孕期及產後媽咪
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
有效樣本:1000份

根據本刊在BabyHome網站上的「孕期中藥服用」問卷調查顯示,僅有近二成的孕媽咪曾服用中藥,但其中卻有將近39%的比例是未經醫師處方而自行抓藥,或由親人提供,可見關於孕期使用中藥的知識有待加強。

而關於孕媽咪使用中藥的原因,安胎者佔44.5%居冠,而為緩解孕期身體不適佔33.0%,補胎者則佔29.1%,可以看出媽咪對於懷孕多少有些不確定性,並且期望藉由中醫調理來改善。

至於其他使用中醫調理的常見項目包括:過敏、起癢疹、蕁麻疹、黃連去胎火、胸悶刺痛、便秘等,這些部分為孕期常見的不適症狀,部分則可能和媽咪本身體質有關,而這恰恰也是大部分孕媽咪最感到困擾,及為什麼建議孕媽咪應由中醫師診斷後用藥的緣故。

瞭解孕期的體質變化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在診斷和下處方前,必須先判斷個別體質和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葉家豪表示,孕婦體質的判斷,同樣以寒熱虛實為大原則,不過大部分的媽咪因為月經停止來潮、及為孕育胎兒而造成體內循環系統的改變等,整體孕期會出現「血感不足、氣易偏盛」的特點。

懷孕前後期母體的常見變化包括:

懷孕初期
初期由於血聚於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的關係,會有飲食偏好改變、噁心作嘔、晨起頭暈等現象,通常症狀並不嚴重,經過20~40天左右,多能自然消失。

‧前3個月:感覺乳房脹大,而3個月後,白帶稍微增多,乳暈顏色加深。
‧4~5個月:孕婦可自覺胎動,小腹日漸隆起。
‧6個月:胎兒漸大,出現輕度水腫。

懷孕後期

隨著胎兒成長,子宮會壓迫到膀胱、直腸,導致下肢靜脈曲張、便秘、頻尿等現象。

無論媽咪原本的體質為何,通常在懷孕階段或多或少會有些改變,但仍以“血虛”、“氣偏盛”為主,特徵包括:孕媽咪末期會變得比較怕熱,即使原本比較怕冷者亦然,且懷孕3個月後,橈動脈寸關尺的部位,脈象滑而有力,反之,如果孕婦依然怕冷或出現脈象需要重按才能把得到時,代表母體氣不足,較不利於胎兒成長,需要中醫師治療和調理。

更多詳細內容

本期內容摘自《Mami Home媽咪窩》雜誌9月號,更多內容可見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

蕁麻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