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力擦陳年水垢大錯特錯?專家曝浴室清潔4大NG行為 一不注意當心中毒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家庭婚姻

「我就渣」的潛台詞是什麼?渣男渣女是如何從小被養成的?

當我們用「渣」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無法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下次還是會看不清對方,再度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用「渣」看待自己的時候,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逃避問題,也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別人,內心同樣是煎熬的。
當我們用「渣」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無法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下次還是會看不清對方,再度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用「渣」看待自己的時候,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逃避問題,也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別人,內心同樣是煎熬的。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不負責與渣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負責任的人,並且稱他們「渣男」或「渣女」,似乎給了這樣的評價會讓內心得到些許安慰,因為他們是犯錯的人,是該承受世俗指責和詬病的人。我們自己也可能做過很「渣」的事情,為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似乎也會讓心情變得輕鬆,反正破罐子破摔,只要說出「我很渣」,也就無所謂了。事實上,簡單地將不負責和「渣」畫上等號,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當我們用「渣」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無法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下次還是會看不清對方,再度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用「渣」看待自己的時候,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逃避問題,也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別人,內心同樣是煎熬的。

我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不負責任的習慣呢?還是得說回本章第二節提到,孩子耍賴要玩具的例子。父母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一個是父母覺得大家都在看,感覺很丟人,於是尷尬地妥協;一個是把孩子轉移到沒有人圍觀的地方,堅持陪伴孩子直到冷靜下來。大家認為哪個孩子更有可能獲得責任感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孩子做了過分的事情之後,不僅沒有承擔任何代價,竟然還得到獎勵,也就是沒有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相反地,第二個孩子全程需要面對情緒、消化情緒,以及理解自己為什麼被拒絕,還有未來如何再次應對這樣的事件和情緒,這就是學會承擔責任的過程。

除了上述兩種父母的應對方式之外,接下來看看另外兩種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負責困難的情況。一種是父母會把耍賴打滾的孩子留在原地,頭也不回地離開,這種方式也許會讓孩子當下停止哭鬧,但卻可能在孩子心裡種下了一顆被拋棄感和無助感的種子。孩子會覺得,原來自己做了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時,是可能被丟下的、被拋棄的,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念頭,就會進入一種無助狀態─我對現實是無能為力的,只能依附於父母而存在,一旦他們離開了,我什麼都不是。在這種狀態下,人很難學會負責,因為負責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能量,萬一沒有人能讓自己依賴,那麼自己就無法產生能量。比如有些人的戀愛對象頻繁更換,一個接一個,從來不讓自己有空窗期,其實就是一種無法對自己負責的狀態,只有讓自己在戀愛關係中依附於另一半而存在,才能生活下去,否則自己就什麼都不是。

還有一種常見的父母應對方式是,對於正在耍賴的孩子大聲喝斥、惡言相向,甚至試圖嚇唬孩子,從而讓孩子斷掉不切實際的念頭。我記得有次在馬路上遇到一對母子,兒子可能之前提出了什麼過分的要求,媽媽不同意,兒子就一直撒嬌想央求媽媽同意。媽媽的回應非常刺耳,當時真的想衝上前去,請她不要這樣說,但我確實無權過問和干涉,只能作罷。媽媽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愛你了!會非常非常討厭你!」孩子聽了,恐懼又慌張地說:「不,媽媽是愛我的!是喜歡我的!」但媽媽可能在氣頭上,就不斷咬牙切齒地重複:「不,不喜歡!你給我閉嘴!你越說話,我越不喜歡你!」

唉,當時聽得我的心都要碎了,不管孩子提出了怎樣的要求,都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引導。但在這段情緒的發洩中,這個孩子可能產生了「不被媽媽喜歡和愛的恐懼感」,之後為了再次發生,可能就會把任何會導致這種情況的事情都扼殺在搖籃裡。一個壓抑所有情緒的人,會怎樣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愛情的三要素是承諾、親密和激情,缺一不可。每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不同,對於不同要素分配的比例自然不同,但每個要素都是必須存在的,其中承諾就是依賴責任感才能存在的。所以不負責任的人,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渣」。令人疑惑的是,在感情中不負責任的人,在學習或者工作中可能完全是另一種狀態,比如會按時完成作業或對於自己承擔的工作極其上心,其中的區別在於「責任是否與核心情緒掛鉤」。學習和工作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刺激到一個人有創傷歷史的核心情緒,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挫敗經歷都是在

更早期的時候,與照􊿧者的互動關係中就已經體驗過了。甚至有些人的迴避表現會強烈到根本不會讓自己開始或進入一段感情,總是以各式各樣的理由推掉或拒絕潛在的關係,這是一種終極的無法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渣」是一個太過簡單的評價,也許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看到「渣」背後隱藏的資訊,最終可以找到完整的自己。

※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

<br />圖/出版社提供

圖/出版社提供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

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9/27

責任編輯:辜子桓

父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