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打噴嚏,台灣過敏兒比率偏高,不少家長不太讓寶寶攝取容易導致過敏的副食物。但國內研究發現,寶寶一歲前的副食品如果多樣化,多吃蛋白、蛋黃、花生、魚、有殼類海鮮等易致敏性食物,反而可降低過敏風險。
為了解幼兒副食品種類與日後過敏體質關連性,基隆長庚兒科團隊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世代型研究,以攝取易致敏性副食品種類多寡為標準,將受試寶寶分三組。家長詳細記錄寶寶吃了哪些食物,以及身體狀況,有無腸胃不良症狀。寶寶分別在一、二、四、六個月大時,回診接受檢驗,在一歲時抽血檢驗血中40種過敏原,包括20種食物性過敏原、20種吸入性過敏原,以及IgE過敏球蛋白。
結果發現,一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越多,包含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寶寶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
數據顯示,一歲前經常被餵食五六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一兩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四成,而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至於哪一種易致敏性食物對降低過敏風險的幫助最大,答案是蛋黃、蛋白,研究發現,經常食用蛋類製品的寶寶,身體抗過敏的保護力最為明顯。
基隆長庚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花曼津指出,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具有可塑性,如果早期接觸多種食物抗原,就能引發口服耐受性,提高嬰幼兒腸道免疫系統功能,進而降低早期過敏體質的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