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雷偉德/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6歲小明活力充沛,身體健康,但常感冒,且感冒總會拖上兩周才能康復,平常一早起來就有揉鼻子、打噴嚏、眼睛癢等情形。
這幾天寒流來襲,媽媽特別煮了一大火鍋,裡頭有小明愛吃的玉米、芋頭、魚餃、蛋餃等,他開心地吃了好多好多,吃飽後跟爸爸去社區公園散步,回家後便入睡。沒想到,不到2小時,媽媽被小明哭聲吵醒,他嚷著肚子痛,且呼吸急促、臉色發白。趕緊帶小明到急診,小明在車上劇烈咳嗽後,哇啦一聲,把晚餐全都吐出來,邊咳邊作嘔,幸好這時已到醫院。
媽媽怪自己晚餐讓小明吃太多,沒想到醫師問診、身體檢查完後,說小明是氣喘急性發作。媽媽一頭霧水,爸爸更是不可置信,但小明接受吸藥治療後,肚子疼痛緩解,也不再吐了。醫師說要再吃三天止喘藥,不能吃冰的、涼的及太甜的食物,囑咐要再回門診追蹤評估。
氣喘是慢性呼吸道發炎的反應,氣管結構大致有空氣通過的氣管,外層的粘膜,再外層的肌肉,過敏與先天體質、後天環境皆有關,粘膜因過敏原刺激,處於慢性發炎腫脹狀態,氣道會逐漸狹窄。若久咳不癒、喘鳴、早晚會咳、活動受限等,排除感染與結構異常,配合臨床檢查即可診斷。
氣喘急性發作,是指病人已經發炎、相對狹窄的氣道,忽然受到冷空氣、某些食物或病毒刺激,使支氣管收縮或粘膜益發腫脹,而阻塞氣道,造成幾近吸不到空氣的情形。5歲以上幼童較容易診斷,5歲以下小朋友,則要配合多方考量,診斷上要排除的問題也較多。
治療上,氣喘藥物可大致分為急性緩解與慢性控制藥物。
急性緩解著重於使氣道暢通,即所謂支氣管擴張劑;控制藥物則是「抗發炎藥物」,不管是吸入性的類固醇、白三烯調節劑、茶鹼和長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各特色與優缺點,臨床上使用應配合醫師指示,調整追蹤。
兒童氣喘若控制良好,甚至不需用藥。但個人隨季節、體質與照顧者配合治療程度,有不小差異性。
治療主要是防止過敏氣喘兒童不至於因為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天氣冷熱,而急性發作,造成生活品質下降與家長照顧辛勞。不要諱疾忌醫,控制良好的兒童依然可以跑跑跳跳,照樣跑百米打籃球;提早認識並學會與過敏氣喘相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作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