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
媽媽們要多注意,發現嬰幼兒門牙轉變為淡黃色或深棕色時,可能罹患奶瓶性蛀牙。牙醫師李裕隆說,要勤加清潔幼兒口腔,否則易造成牙齒脫鈣,影響乳臼齒生長或牙齒折斷。
屏東千鼎牙醫診所院長李裕隆說,如果嬰幼兒哺乳時間太長,或讓嬰幼兒含著奶瓶睡覺,容易讓浸泡在奶中的牙齒因細菌堆積罹患「奶瓶性蛀牙」。
李裕隆說,奶瓶性蛀牙不一定是吸吮奶瓶引起,主因是牙齒接觸乳汁時間過久,哺乳後沒有清潔口腔造成。對於蛀到無法保留的牙齒拔除後須裝置空間維持器,讓往後恆牙正常生長。平時應在哺乳後,用紗布或手帕沾取清水輕拭乳牙,三餐後用幼兒牙刷清潔。
【2009/03/10 聯合報】
💪更多健康推薦
‧做完飯「立刻順手擦」為何變更髒?料理家曝廚房常見3個NG動作
‧68歲男200萬買小木屋實現田園生活 才三年退休金大縮水、被迫去打工
‧糖尿病男控病情「晚餐後超認真散步」走一周險截肢!醫揭飯後運動5原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