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李樹人】
隱睪症是小男嬰常見的問題,睪丸沒長在該在的位置,也就是在陰囊摸不到睪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指出,在發育階段中,如果睪丸在下降的過程中受到障礙,就可能停留在路徑上某一個位置,沒有進入陰囊,形成隱睪症。
流行病學調查,足月生產的男寶寶,隱睪症盛行率約2%,早產兒隱睪症發生率則可能提高到20%。大約一半隱睪症寶寶在一歲之後,睪丸會自動下降至陰囊,但仍有1%睪丸「不見了」,也就是每100名男寶寶中,即有一人罹患隱睪症。
在胎兒發育時期,睪丸位在後腹腔中,之後經由鼠蹊部的鼠蹊環路徑進入陰囊。男性胎兒到了九個月大時,睪丸位置大約會進入陰囊內,這也是早產男嬰隱睪症比率較高的原因,因為此時睪丸還不到正常進入陰囊的時間。
睪丸沒下降 睪丸癌風險增
如果隱睪症寶寶未能及時發現、接受治療,長大後不孕比率相當高。臨床顯示,要是到了青春期,睪丸仍停留在腹腔內,即使睪丸大小正常,也已喪失產生精蟲能力,未來罹患惡性睪丸癌風險大增。
睪丸需在較低溫的環境中才能製造精子,陰囊內溫度較腹腔內低約1至1.5℃,如果睪丸一直處於較高溫度的環境中,造精的能力會受到影響。據統計,沒有下降到陰囊的睪丸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約是正常人40倍。
吳季如說,兩側睪丸發生隱睪比率差不多,隱睪症男童也常伴腹股溝疝氣。如果確定罹患隱睪症,到了一歲後睪丸還降不下來,應該在一歲六個月之前,透過手術固定睪丸位置。
蛋蛋不見影響甚鉅,吳季如提醒父母幫小男生洗澡、換尿片時,最好讓寶寶平躺著,檢查兩顆蛋蛋是否存在陰囊。如果摸不到小蛋蛋,務必請醫師幫忙檢查,以免影響小孩的生育力。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寶寶營養過剩,體脂肪過多,外表就像是可愛的小肉球。但體型過胖,也可能引發蛋蛋危機,睪丸遭腹部脂肪團團包住,因溫度過高,長期會增加不孕機率。提醒小胖弟應積極運動,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