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5歲後邁入老年期 堅持3習慣延緩卵巢老化
一起動起來
只要透過是當的運動,就能夠防止鈣質流失,減輕骨質疏鬆帶來的危害。做一些強度較小的運動,如慢走,太極拳、瑜伽等,還能增強身體本身抵抗力,從而健康快樂地過好下半輩子。(推薦閱讀:更年期婦女易失眠? 中醫師推薦1食物改善)
婦女們要注意的是,運動時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尤其老年人在運動前做好暖身運動與身體檢查,然後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果身體一向較好,也可以自己檢查一下,如原地跑步15秒,或連續下蹲10~20次,看是否有胸悶、氣喘、心悸等不適症狀,如果沒有,就可開始訓練。
宜選擇各個關節、各部位肌肉都能得到較好鍛煉的運動項目,如快步走、慢跑、游泳,或太極拳等,而不應該選擇運動強度過於激烈的運動項目。運動器材進行鍛煉也是很棒的選擇。(推薦閱讀:小腹變大、忘東忘西?當心是更年期提早報到 十大徵兆及早自我檢測)
生活習慣很重要
女性們必須要調整好心態,才能更順利度過更年期,通過養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以順利度過更年期。生活中,要堅持三個動作。
1.三個半分鐘:起床醒來時,睜開眼睛,繼續平臥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後雙腿下垂床沿半分鐘,最後才起床活動。
2.三杯水:早上起床喝一杯溫開水,中午喝一杯枸杞菊花茶,晚上睡前半小時喝一杯熱牛奶。
3.三個半小時:早上走半個小時,中午睡半個小時,晚上散步半個小時。
食物方面也是得注重
55歲以上的女性,基本都已步入老年期,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水準更是低落,不足以維持第二性徵,生殖器官進一步萎縮老化,因此需要補充卵巢激素,減緩女性衰老的腳步。
另外,消化系統和身體其他系統功能逐漸減弱,需要補充優質蛋白、必需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滿足人體器官組織和新陳代謝的需要,同時促進鈣質吸收,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
保健
女性進入老年期後,體內器官功能會降低,造成身體免疫力減退,代謝不足,心血管病及老年癡呆等多發。因此,在老年期,我們在保養卵巢時可以通過服用一些含植物雌激素的保健品來補充體內雌激素。雖然這個時期卵細胞已失去再生的能力,但是通過體外補充適量雌激素可以預防和降低相關疾病的發生率。
適當地補充雌激素不僅可以減慢老年女性衰老的步伐,還能夠調節相關的身體不適。可適當補充以下保健品:
1.鈣劑: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2.碧蘿芷:抗氧化、強化血管,還有促進血液循環。抑制炎症、加速傷口癒合、防止細胞病變及預防癌症。
3.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複合膠囊:補充卵巢激素、抗氧化、延緩衰老、減少骨鈣流失、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每日健康
致力推廣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平台
擁有全台最豐富健康社群影音內容
國內外健康生活資訊一網打盡
訂閱每日健康,全家人日日保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家專欄】楊聰財/男性也會有更年期 快速自我檢測10中3要小心
40歲工程師體力差、夫妻生活無情趣 原來是更年期惹禍
我這麼重視養生,健檢還是一片紅字?營養師:你可能犯了更年期最常做錯的5件事
緩解更年期不適! 除了豆類,這些食物也別錯過
更年期睡不著? 9招助一夜好眠
易怒、失眠、沒性趣… 恐是男性更年期
婦人更年期脾氣驟變 補充女性荷爾蒙獲改善
更年期後肚子卡一層油?研究:維生素D不足害妳肥胖又骨鬆
年紀輕切除乳房及卵巢 30多歲女焦躁盜汗竟已更年期!
更年期女性再瘦也有小腹?10種方法消除腹部脂肪
眼睛乾得受不了 原來跟停經也有關係
更年期婦女尿失禁正常? 專家教妳如何改善
更年期這二種症狀 不會致命卻非常困擾
我是近更年期還是更年期?婦產科醫教你如何判斷
小腹變大、忘東忘西?當心是更年期提早報到 十大徵兆自我檢測
補充omega-3 可有效降低停經女性死亡率
預防更年期症候群?中醫來幫忙
更年期越晚來的人越不易失智?醫師:是真的,但關鍵在怎麼保養
吃荷爾蒙緩失眠熱潮紅 婦產科醫:亂用恐致癌
更年期後女性預防骨鬆 醫師:前5年是黃金期
女性動起來!更年期後每增5歲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倍
拒絕與老公行房 更年期的老婆沒有愛了嗎?
更年期女性何時不必再避孕?醫師給了答案
壓力大或熬夜 婦女更年期年輕化
要活就要動 中年胖爸爸找回體能3步驟
3M+1動 憂鬱熟男重新找回快樂
回想叛逆少年時 挺過男性中年危機
有淚不輕彈!40歲以上 1/4男性荷爾蒙低下
熱潮紅、盜汗... 荷爾蒙減少要補充嗎?
照顧媽媽健康 小心高血壓、骨鬆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鬼臉鬼叫一天20次!妥瑞症纏身10多年 腦電刺激術現奇蹟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50歲以上男性看過來! 戴口罩竟減少「尿不出來」狀況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牙齒痛卻「檢查心電圖」? 醫點3症狀警告:可能是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