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游仁汶/基隆報導】
季節入秋,不僅氣溫漸降,氣候也逐漸乾燥起來,許多民眾成天喉嚨癢、乾咳,卻又沒有其他感冒症狀,讓人摸不著頭緒。中醫師表示,由於秋天溫差漸大、天候乾燥,容易誘發鼻子過敏、氣管炎等症狀,提醒民眾每天都要多喝水,避免吃炸、辣等刺激食物。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師李威毅說,當時節進入秋季,氣溫開始下降、早晚溫差大,人體的免疫力也容易下降。
在中醫的理論中,秋天屬「金」,五臟六腑中的肺也屬「金」,加上氣候漸漸乾燥,兩相對應之下,一旦氣燥就傷肺,容易乾咳,尤其入夜之後會更劇烈。
李威毅說,人體氣燥、乾咳,加上吹到冷風,就容易損傷呼吸道、口腔黏膜,因此要著重潤肺、潤燥。平時就要多喝水,滋潤喉嚨,減少外在刺激,並且少吃烤、炸及辣等刺激性食物,「氣候已經乾燥了,就別再吃燥熱的食物」。
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服用以防風、白朮、黃耆及生薑煎湯的「玉屏風散」,能夠補氣、預防感冒、健脾、和胃。
李威毅指出,坊間流傳吃「梨子燉冰糖」防止秋咳,其實並非人人適合。因為梨子性偏涼,糖分又高,多痰的人不宜吃,糖尿病患者也應該酌量食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