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中秋節過後,氣溫逐漸轉涼,天氣轉乾。台灣秋天天氣變化大,今天秋老虎發威艷陽高照,明天可能就颳風下雨,容易著涼。中醫理論中,肺屬金,秋天在四季中也屬金,因此秋天容易誘發氣管炎、哮喘、鼻子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再者,肺和大腸相表裡,有些民眾會便秘。
喉嚨癢乾咳 傷風感冒大不同
早上起床感覺喉嚨乾乾癢癢的,想咳、可是又咳不出痰來,總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當出現這類似感冒的咳嗽現象,但只是乾咳、且感到口乾舌燥,沒有頭痛、喉嚨痛、流鼻涕等症狀,就有可能是中醫講的「秋咳」。
一咳嗽,大家常說自己「感冒了」,就西醫角度而言,嚴格來說,可能是傷風,民眾常常把傷風和感冒混為一談。台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嘉榮說,傷風顧名思義,被風傷到,喉嚨乾乾的想咳,英文是「get a cold」;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再嚴重者就是肺炎,由細菌感染引起,恐會致命。
傷風不一定要用藥,流感則要使用抗發炎藥物,肺炎要使用抗生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重症釀憾事。
開水慢慢喝 浸潤喉嚨緩秋咳
天氣一變,老人、孩子最容易咳,蕭嘉榮解釋,老人因為嘴乾,風吹之後想咳,但又不想喝水;小孩則是不會喝水,對水分吸收不夠所致,建議民眾慢慢喝水,使水分浸潤喉嚨,減少外界刺激就不會想咳。
為何有些特定時間會咳得特別厲害?開業中醫師謝日發說,肺是個非常嬌嫩的器官,不論天氣變化或早晚溫差大,肺功能都會受影響,會較容易咳嗽;凌晨3時到5時是肺的休息時間,若常熬夜,較容易秋咳。
晨起喝溫水 緩和溫差利腸胃
謝日發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緩和一早起床溫差的變化,也可以活化消化系統。同時平日可多吃平潤的食物,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麥門冬、玉竹、沙參、石斛等,可以潤肺養陰。
「最簡單的方法是喝蜂蜜水。」謝日發說。他解釋,蜂蜜可以潤燥、清熱,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滋潤肌膚的功效。
咳不停 量體溫 發燒速就醫
如果咳嗽兩、三天,睡覺、喝水都沒有改善,就要就醫診斷。蕭嘉榮提醒,此時通常不只是單純咳嗽問題,有可能鼻水倒流、胃酸逆流、氣喘、咽喉炎,甚至也可能是結核病或惡性腫瘤,不可不慎。
蕭嘉榮建議,民眾一定要量體溫,有發燒要就醫。量體溫須使用體溫計,千萬別用手,因手若感覺「熱」通常已到39度,有些人忍到不行才就醫,一檢查就是肺炎。
曾有一名中年婦女,久咳不癒就診,問診否認發燒,但體溫計一量卻是39.5度,醫護人員一度以為體溫計壞掉,結果再量還是39.5度,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肺炎。
▇ 偏方可用嗎?
●西洋參可保護氣管?
坊間盛傳粉光參(西洋參)可保護氣管,謝日發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由此可知西洋參性偏涼,體質燥熱者適合,體質虛寒就不建議。
●燉水梨可以止咳?
蕭嘉榮說,水梨是冷食物,需要溫煮後才能補肺,在診間會建議病患吃蓮子、薏仁和白木耳等白色食物來顧肺。
●醫師建議:依體質開處方
止咳偏方還有蘿蔔泡麥芽糖、宜蘭金棗膏等,謝日發說,中醫講求「平衡」,任何疾病都會與五臟六腑有關,必須整體考量,才能找出最適合的方法,最好還是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開立處方或建議調養方法。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錢不夠用危機
‧「早餐香蕉減肥法」沒效?減重教練揭2正確吃法: 瘦了10公斤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