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陳智華/報導】
周祝瑛除了每周固定跳有氧,也常常游泳或爬山,並儘量爬樓梯或走路,她認為,生命就像水流,「一定要動」。
比起跳有氧,周祝瑛認為游泳更有挑戰性,她每次都游一個多小時,除了「抬頭蛙」,還一定要用仰式漂浮在水上,這讓她「非常放鬆」;爬山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看著藍天白雲,接觸大自然,也讓她心情大好。
周祝瑛出國一定帶一雙球鞋,有時也會帶泳衣,一定要走路、爬樓梯或小跑步,甚至游泳,天天運動。在美國學會划獨木舟的她,帶了兩條可打氣的氣船回台灣,曾帶著七十多歲的媽媽到翡翠灣划氣船,連媽媽都說「讚」,玩得很開心。
台灣多數家長較在乎孩子的課業,是否養成運動習慣並非重點,但周祝瑛說,西方在教育過程中,將運動和藝術也列為重要項目,因為均衡發展對孩子最好。
有人將「頭腦簡單」和「四肢發達」連想在一起,周祝瑛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頭腦簡單的人,四肢才不發達,運動的孩子頭腦會靈敏,也會快樂。
周祝瑛認為自己和先生都愛運動,孩子也會受感染,她也要求孩子天黑前不准在家,要在戶外運動,孩子即使要期末考,照常在外面打籃球,她和先生假日也會帶孩子去爬山。
她指出,孩子只要會一項運動,就容易學會其他的項目,她的孩子一、兩次就學會滑雪,溜冰、攀岩和划船對他們也都不難。周祝瑛以自身經驗指出,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反叛性會降低,且在球場上容易交朋友。
【2009/01/18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