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要先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看聯合報,」84歲的孫若瀓6日出席104資訊科技的副品牌—104高年級記者會,已經擔任20多年故宮博物館導覽志工的她說,「今天早上看名人堂專欄、央大教授洪蘭寫的《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覺得真的很有道理」。
教學40多年,退休後加入故宮導覽志工行列,孫若瀓對故宮擁有六萬多件文物深深著迷,雖然教了一輩子的國文,但是要說文物的故事、歷史脈絡,她說:「一切從頭學起,沒有比別人容易」。她表示,要經常學習很多新事物,看報紙、讀書都是很好的方式。
20多年前還沒有智慧手機、拍照不便利,孫若瀓總是拿著紙筆,把文物旁的簡短說明一一抄寫下來,一有空閒就栽進故宮的圖書館研究館藏。因為,要擔任每一個展室的導覽,得先通過「學長姐(資深志工)」的考核,學長姐給了85分以上,再接受館藏研究員的考試,才能上場解說。
學習,成了孫若瀓一輩子的事。
除了一周一次的故宮導覽,孫若瀓還在松年大學開課,教學40多年,經常有學生來找她,還有自己的兒孫,「不敢說精彩,但生活很豐富,」她說。
因為被需要,所以很快樂。
的確,負責104高年級專案的董事長室協理李明倫指出,從去年推出的高年級服務平台,累積舉辦超過200場活動,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退休族高年級,發現有超過一半的高年級滿意自己的退休生活,其中,「貢獻型」的高年級更有3/4感到滿意。他說,調查滿意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被需要、有存在感與能夠傳承技能和知識。
李明倫表示,200場的活動中,導覽活動占57%,50位導覽員平均61歲,聆聽與參加導覽的1800位觀眾有七成是退休族、近六成年齡逾60歲。他說,每次導覽可以接收到參與者近滿分的滿意度回饋以及3,400元的收入,是讓高年級導覽員相當有成就的來源。
6日出席的高年級導覽員還有71歲、可用國台語以及英日文解說的何良正,以及專精古蹟、古建築導覽的姚其中,用他們自己的生活結合在地的歷史,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導覽體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