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轉涼、食慾回升,許多人開始期待芋頭、栗子、南瓜、柿子、葡萄等季節食材。然而糖尿病專科醫師矢野宏行提醒,秋天雖然好味道多,但「高醣質(碳水化合物)食材」也特別集中,吃得稍不節制,就可能讓血糖在不知不覺間飆升。
秋天甘甜蔬果糖質偏高 芋頭、栗子、南瓜都需留意
說到秋天的滋味,多數人會想到「芋頭、栗子、南瓜」等甜香濃郁的蔬菜。矢野醫師指出,這些食材特性雖然健康,但醣質並不低。像烤地瓜,每100克的醣質約落在34.5~37.8克;栗子本身醣質就高,若再加上加工成甘栗,甜度與醣質都會更高。南瓜的醣質雖比地瓜和栗子稍低,仍屬於蔬菜中醣質含量偏高的一群。
他提醒,許多人以為吃沙拉就等於低糖,但若選的是馬鈴薯沙拉或南瓜沙拉,醣質負擔反而更高。對血糖尚無問題的人,也建議把份量減半,或搭配富含纖維的葉菜類,一方面增加飽足感,也能減緩醣質吸收速度。
柿子、葡萄醣質高 水果最好一天一次即可
秋季水果甜度普遍偏高,其中柿子、葡萄的醣質相對更高;梨子雖較低,但因為品種普遍朝「更甜」方向改良,醣質也不容小覷。矢野醫師說明,水果中的果糖雖不會直接讓血糖瞬間上升,但容易促進內臟脂肪,進而帶來脂肪肝與血糖升高的後續風險。因此,水果雖然健康,也不建議三餐都吃,一天一次是較理想的頻率。
炊飯季節陷阱多 栗子飯、地瓜飯都是「高醣質」組合
秋天不少人愛吃炊飯,像栗子飯、地瓜飯、各式炊飯都令人食指大動。但醫師提醒,白飯本身每100克就含約37克醣質;若再加入高醣質的栗子或地瓜,等於把醣質一起「加乘」。栗子飯100克的醣質約53.4克,地瓜飯更高達57.2克。
他也特別提醒,家常料理與市售便當的同類品項,雖標示醣質量相近,但實際造成的血糖反應可能不同。市售便當的營養標示允許20%誤差,實際攝取量可能比預期更多。
其實秋天也有「想吃多少都比較安心」的選擇:菇類
在眾多秋季食材中,矢野醫師特別推薦菇類。無論是香菇、鴻喜菇、金針菇或舞菇,醣質普遍偏低,且富含膳食纖維,既能增加飽足感,又能延緩血糖上升。如果想吃炊飯,他建議選「菇菇炊飯」會比栗子飯或地瓜飯更理想。
此外,根莖類中,芋頭(里芋)比地瓜、馬鈴薯的醣質更低;魚類如秋刀魚本身醣質極低,也適合控制血糖的人安心享用。
小心「以為健康其實不然」的食物 蕎麥、新米也不能放鬆
不少人認為蕎麥麵比較健康,但矢野醫師指出,蕎麥含糖量不算低,若正在控制血糖,也需注意份量。此外,新米的醣質與舊米相差不大,玄米雖較低糖,但血糖上升幅度仍類似,並非吃多了就沒問題。
他觀察到,夏季患者常因喝太多含糖飲料而讓血糖升高;秋天則常是因為「吃太多」造成問題。食材健康與否固然重要,但「份量」才是維持血糖穩定最關鍵的因素。
晚上吃甜點最容易讓血糖升高 想吃就放在白天
矢野醫師提醒,不少人晚餐後才吃甜食,如烤地瓜、甘栗、柿子或葡萄,這時血糖最容易升高,且睡眠期間活動量低,醣質不易被消耗,血糖可能整夜偏高。若想吃甜食,建議放在早餐、午餐或下午時段,並在餐後安排簡單運動,可以每餐後花5分鐘做伸展或踏步,一天累積15分鐘,就能有效協助血糖調節。
不是胖才會得糖尿病 肌肉少的人血糖更容易升高
他強調,即使體型偏瘦,若肌肉量不足,血糖也會很容易上升。現代人工作以久坐為主,肌肉量下降是常見現象,因此規律運動對任何體型的人都重要。
秋天如果醣質攝取過量,通常會在約2個月後,也就是冬季時反映在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數值上。若近期覺得自己「好像吃多了」,建議在兩個月後檢查血糖,有異常再與醫師討論。
外食小心落入「隱藏版高糖」陷阱 甜點、咖啡館餐點特別要留意
不少女性選餐時會優先看熱量,但忽略醣質更可能影響血糖。例如一份南瓜或地瓜口味的甜點,可能比居酒屋的鹽烤雞肉、枝豆(毛豆)搭配高球酒還要高糖。若午餐只吃一杯拿鐵加南瓜司康,看似「吃很少」,實際醣質卻遠比想像更多。
矢野醫師再次強調,並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要吃過量。了解食材醣質特性、調整份量與搭配適度運動,就能安心享受秋季美食。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