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句話或許真的科學依據。有研究指出,早餐與其他餐點的時間點,可能與年長者的健康及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早餐越晚死亡風險越高
研究團隊對近三千名年齡42至94歲的成年人進行長達22年的追蹤,記錄其用餐時間、生活習慣、基因資料與健康狀況。結果發現:
.隨著年齡增長,參與者普遍把三餐時間往後推。.每日進食時間逐漸縮短。
.早餐吃得越晚,死亡風險越高。
在比較早吃早餐與晚吃早餐的族群時,研究者發現:
.早吃早餐者的10年存活率約為90%.晚吃早餐者約為87%
此外,早餐每延後 1 小時,死亡風險會增加約8–11%,即使研究調整了年齡、性別與生活型態等因素,結果仍然成立。
為何早餐會越吃越晚?
研究指出,晚吃早餐往往不是單一行為,而是反映潛在健康變化。以下因素更常出現在晚吃早餐的參與者身上:
.疲勞與精力下降.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困擾
.慢性病累積較多
.睡眠品質不佳
.準備食物的能力下降
.基因傾向偏向夜貓子作息
換言之,早餐變晚可能是一個健康警訊,代表身體或心理狀況正在改變。
不過研究者強調,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證明晚吃早餐會導致早死。也有可能是,健康狀況變差導致早餐時間延遲,同時提高死亡風險。
此外,研究以白人英國成人為主,且依賴自我回報餐點時間,可能存在誤差。
研究作者表示,對年長者而言,觀察早餐時間的變化可能是反映健康狀況的一個簡單方法。如果早餐逐漸拖延,可能值得留意是否有睡眠、情緒或慢性病等方面的變化。
雖然晚吃早餐不一定是造成健康下降的主因,但維持規律、較早的早餐習慣仍可能是支持健康老化的一個簡單步驟。
【資料來源】
.Timing your breakfast right may help you live longer, major study suggests
.Study: Eating Breakfast Late Could Be Dangerous for Your Health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