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後,許多人會出現食慾不振、一下子就飽了的情況,但為了健康又想勉強自己多吃點。對此,日本營養師暨料理研究家關口絢子在著作《當胃口變小時!少食也能吃出營養的聰明方法》中指出,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即使食量變小,也能讓自己更接近「三餐吃得完又營養充足」的理想狀態。
吃得少也能攝取足夠營養素 「每天一點點」持續是關鍵
「微量營養素」指的是維持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雖然需求量不大,但若攝取不足,即使吃了足夠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身體也無法順利運用這些能量來源,結果可能導致能量生成困難、細胞功能下降等問題。
微量營養素大多無法在體內大量儲存,且每天都會被消耗,因此不能「一次吃很多就補足」。關口提出「每天一點點365法」,強調與其偶爾大量攝取,不如每天少量、長期持續,這樣更有效率,也更能發揮健康效果。
舉例來說,每天吃一小杯優格(約含鈣120毫克),一年下來共攝取約43,800毫克鈣。這樣的日積月累,有助於降低更年期後常見的骨質疏鬆與骨折風險。
持之以恆才能看到身體變化
研究顯示,即使少量持續攝取營養,也能在長期產生顯著健康效果。例如小魚富含鈣、鐵、維生素D與Omega-3脂肪酸等多種微量營養素,雖然每次吃的量不多,但長期持續能帶來明顯健康益處。
日本的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J-MICC研究」指出,每週吃1~2次小魚(如柳葉魚、沙丁魚等)的女性,與不吃者相比,其罹癌及總死亡風險低30~35%。
此外,由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主導的「JPHC研究(多目的世代研究)」追蹤約9萬名中高年者長達15年,結果發現,經常攝取納豆、味噌、豆腐等發酵性大豆食品的人,其心臟病與中風等循環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顯著較低。
實踐「每天一點點365法」
● 餐桌上的小加料習慣
在日常菜餚上加一點「營養小幫手」:黃豆粉、芝麻粉、柴魚片、起司、碎海苔、小蝦米、蔥花等。這些小配料能輕鬆補充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
● 讓湯品更豐富
味噌湯、蔬菜湯或羹湯等,只要加入蔬菜、菇類、海藻、豆腐等配料,就能一次攝取多種微量營養素。
● 聰明選擇點心
若想吃點心,不妨選擇水果、乾果、優格、堅果等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的食物,取代餅乾或甜食。
● 善用當季食材
時令食材營養密度高、風味佳且價格親民,是「少食高效」的最佳選擇。吃得健康又能感受季節變化,可謂一舉三得。
‧還在用清水煮白飯?食譜網老闆推「用一物取代」味道立刻大升級
‧女子連4天大吃麝香葡萄「差點爆肝」專科醫曝傷肝的意外陷阱
‧69歲退休師赴學生聚會「豪氣全包6萬費用」回家打開存摺心裡發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