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水果吃多少算太多?攝取過量恐致3大風險:5技巧助你健康吃

水果示意圖。
水果示意圖。
圖/ingimage

你是否常被提醒要多吃水果?這確實是正確的飲食方向。根據營養專家指出,完整水果富含纖維、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來源。

但你知道嗎?水果再好,也不代表可以無限量吃。過量攝取水果可能引發腸胃不適、血糖波動,甚至對某些族群產生健康風險。

一天要吃多少水果才剛好?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每份約等於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例如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或香蕉。

但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人水果攝取不足。與其喝果汁或吃果乾,不如選擇新鮮完整水果,更能攝取膳食纖維與維生素。

雖然大多數人吃得不夠,但也有人可能吃過量,特別是將水果當作主要點心或為了解嘴饞而無節制攝取時。即便水果天然,也含糖與熱量,仍需納入整體飲食的平衡中。

水果吃太多可能有哪些風險?

儘管水果是天然且健康的食物,但攝取過量可能造成以下不適或健康問題:

1.腸胃不適

水果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與血糖穩定,但如果吃太多,可能導致:

.腹脹、脹氣

.腹瀉或便秘

.腹痛、胃食道逆流

2.高腹敏(FODMAP)水果引發腸道症狀

某些水果如蘋果、西瓜、芒果含有 FODMAPs(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對腸躁症或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特別容易引起不適。

相對友善的水果則包括哈密瓜、橘子、葡萄、草莓、鳳梨。

3.血糖波動

水果含天然果糖與碳水化合物。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攝取過量水果可能導致血糖過高。每份水果(如一顆中型蘋果)大約含15公克碳水化合物,需特別注意份量控制與搭配其他食物。

哪些人可能需要吃更多水果?

有些族群可能需要比一般人攝取更多水果,例如:

.運動員與高活動量者:需要快速補充能量與碳水化合物,如香蕉、棗子等。

.便祕者:可增加高纖水果如奇異果、梨子、芭樂的攝取。

.病後康復者:建議選擇營養密度高、水分足的水果,有助恢復。

.植物性飲食者:在未攝取動物性蛋白下,水果常為能量與營養來源之一。

養成健康水果攝取習慣的5個小技巧

1.以整顆水果為主

果汁與果乾在製作過程中會流失大量纖維與營養素,甚至可能添加糖分。完整水果則能保留天然纖維、維生素與抗氧化物,有助血糖穩定與腸道健康。

2.搭配蛋白質或健康脂肪

水果含天然糖分與碳水化合物,單吃容易迅速被吸收。營養師建議,可將水果搭配優質蛋白質,如優格、堅果、起司或花生醬,不僅延緩血糖上升,也讓點心更有飽足感與營養價值。

3.掌握適當的份量與糖分

雖然水果屬於天然糖類來源,但過量仍可能導致熱量超標或血糖波動。一般建議每份水果約為一個成人拳頭大小。攝取時記得適量原則,才能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4.選擇當季在地水果

水果在採收後的儲存與運輸過程中會逐漸流失營養素。選擇當季、在地生產的水果,不但更新鮮、價格實惠,營養價值也更高。

5.別讓水果變主餐

水果是很好的點心或配角,但不是正餐替代品。別一口氣吃掉三、四顆水果取代午餐,反而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將水果納入均衡飲食中,搭配蔬菜、蛋白質與全穀類,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習慣。

【資料來源】

How Much Fruit Is Too Much?

What Are the Best Fruits for You?

水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