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水煮會比油炒好!如何讓綠色蔬菜加熱後不變褐色?
通常也會跟披薩一起點的家庭沙拉,含有滿滿的葉菜類,兼具顏色、香氣與營養的橘子、番茄、胡桃以及力可達乾酪(Ricotta Cheese),上方灑上義大利香醋,當然這一道沙拉,一樣是外孫女不吃的菜單之一。
近來提倡健康的因素,餐桌上多了許多綠色蔬菜,我年輕的時候,只要看到餐桌上都是蔬菜野菜的話,人們總是會想起美國四兄弟合唱團所演唱的「綠草地」(Greenfields),口氣中表達著遺憾的情感(畢竟無肉不歡呀)。
韓國有幾種吃蔬菜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天吃的沙拉跟包菜葉,其中將蔬菜煮熟、或是以發酵的方式製作泡菜的技術相當發達,所以就來看看餐桌上的綠草地所隱藏的幾項科學。
蔬菜與沙拉醬撞出絕妙滋味
英文的「salad」是從法國的「salade」而來,如果再深究就會知道是來自於保加利亞系拉丁文「herba salata」(salted greens、鹹菜)。英文世界首次使用salad這一詞彙是在十四世紀,出現的原因是羅馬、古希臘,以及波斯人會將鹽、或是帶有鹹味的油醋等調味料灑在蔬菜上食用。
沙拉可以分成兩大類,身為主角的生菜、番茄等固體蔬菜,以及圍繞著這些蔬菜的液體沙拉醬。有人認為沙拉的本身好似原子構造,固體狀態的蔬菜就如同中子與質子組成的原子核,而液體沙拉醬就像是周圍散落的電子雲。原子的性質決定原子核,沙拉的種類就由沙拉的蔬菜決定;電子雲中電子的個數會依據原子核,平衡沙拉味道的沙拉醬也會依據固體蔬菜的種類而不同,沙拉就是一道蔬菜與沙拉醬結合,碰撞出的嶄新味覺。
傳統蔬菜沙拉所使用的沙拉醬,其主成分是與橄欖油相似的油品,以及發出酸味的食醋,還會添加胡椒或大蒜一類的辛香料。舉例來說,傳統法式沙拉使用的沙拉醬是使用橄欖油與紅酒醋調成的黑醋,再添加大蒜與辛香料的龍蒿,但若要在家製作的話,光是將食用油混合食醋的這一步驟就相當不簡單,不論怎麼努力的搖,即便一開始好像均勻混合一樣,但最終兩種成分還是會分離。
沙拉醬成分與科學
沙拉醬所使用的食醋,其主成分是醋酸(乙酸、Acetic acid)與水,不過醋酸分子一側的尾端帶有微弱的負電荷(Negative charge),另一側尾端帶有微弱的正電荷(Positive charge),這些分子稱為極性分子(Polar molecules)。一般而言,這些電荷的分佈與不均衡的極性分子相當親近,因為一個帶有負電荷的分子與其他帶有正電荷的分子,會彼此相吸之故。由兩個氫氣與一個氧氣組成的水分子,也帶有微弱正電荷的氫氣與負電荷的氧氣也具有極性,因此這一極性分子就帶有與水相容的親水性(Hydrophilic)。
相反的,橄欖油一類的油品就帶有與水不相容的特性,橄欖油是由具有長分子結構的脂肪酸(Fatty acid)組成,這類分子稱為非極性分子,結構中的電子分佈均勻,不像極性分子那樣有負電荷與正電荷。當非極性分子與水混合時,無法與水分子結合,就會自成一團並與水分離,其討厭水的特性稱為疏水性(Hydrophobic),所以混合橄欖油與葡萄酒食醋的沙拉醬就很容易分離。
水與油經過強力的混合攪拌後,油會變成小滴狀,在水中混合稱為乳化液(Emulsion),最具代表性的乳化液就是由蛋白質、乳脂肪、水等各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牛奶,因此所謂乳化液可說就是牛奶。
那麼,若想要乳化液放久一點也不會分離的話,該怎麼做呢?這時可以使用乳化劑(Emulsifier),其結構多半是一條直鏈分子,一端是親水的極性基,另一端是親油的非極性基,這類物質擔任了中間橋樑的角色讓水與油結合,最具代表的天然乳化劑就是蛋黃,因為蛋黃含有卵磷脂成分,此外豆類卵磷脂、大蒜、芥末內所含有的物質也可擔任乳化劑的功能。
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乳化劑就是肥皂,它能夠將手上、或是衣服上的油酯與水結合沖刷洗淨。近來也證實用肥皂洗手能有效防止冠狀病毒,因為病毒有在表面突起的「棘蛋白」,會插入脂肪層膜上,肥皂的界面活性劑會溶解冠狀病毒部分脂肪質,破壞其型態,達到消滅的作用。
有人討厭吃菜,為什麼?
花椰菜、青花菜一類的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有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膳食纖維等,但也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的物質,異物質經過分解酵素後產生「蘿蔔硫素」(Sulforaphane),會誘使癌細胞死亡,是一廣為人知的抗癌食品。但這類蔬菜切片咀嚼時,其中的蘿蔔硫素就會發出苦味,所以在食用時會感到苦澀。
根據研究指出,人們攜帶有兩對TAS2R38的味覺基因,基因分別有AVI與PVI兩種態樣。有人只會有兩個AVI、也有人是AVI與PVI各帶一個,其中會感受到苦味明顯的就是PVI,有30%的人只帶有兩個AVI,所以吃蔬菜時就不會覺得苦;但帶有兩個PVI的人,比僅帶有一個PVI的人能感受多2.5倍以上的苦味,所以他們會討厭吃蔬菜。
正如前文所述,人類對於苦味敏感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有苦味的物質會帶有毒素,是保護生命的基本裝置。例如咬食蘋果籽會覺得有苦味是因為杏苷,當這物質被咬碎、或磨碎後,會變成毒素氰化氫。但是,並非所有具有苦味的食物都是有毒的(例如咖啡、青花菜),因此還是需要克服這苦澀感,食用這些對健康有益的飲食。根據研究指出,只要長期食用這類食物,唾液中蛋白質的成分就會產生變化,感受到的苦味就會降低。
對健康更好的烹調關鍵
生食蔬菜還是熟食蔬菜對健康更好呢?有一研究針對生食組做調查顯示,維生素A在平均數值、β-胡蘿蔔素較平均值高,但抗氧化物質之一的番茄紅素(Lycopene)反而低於平均值。番茄紅素是番茄、西瓜、紅椒等紅色蔬果所具有的紅色色素,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心臟疾病的危險,比維生素C更具有抗氧化效力。
番茄在88 ℃經過三十分鐘的調理後,其順式茄紅素(Cis-lycopene)會增加35%,且加熱後番茄的細胞膜會被破壞,細胞內番茄紅素一類的營養素就會變得好吸收。紅蘿蔔、菠菜、香菇、高麗菜等許多蔬菜,經過調理後就會產生類胡蘿蔔素或阿魏酸(Ferulic acid)一類的抗氧化物質,而且紅蘿蔔、南瓜、青花菜裡面的類胡蘿蔔素經由水煮、或是蒸煮的方式,會比用油炒炸的方式更能保留其抗氧化的物質。然而青花菜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若待在水中過久就容易被溶解,且在熱水中會導致酵素無法發揮其功能,不能製造出蘿蔔硫素,因此稍微川燙過即可。
川燙,保留鮮味又防「褐變」
綠色蔬菜不僅含有許多營養素,外觀看來也是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然而水煮、或是蒸煮等方式加熱後,時而會變成褐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蔬菜在調理過後,也能呈現清新的草綠色嗎?
蔬菜之所以會呈現綠色,是因為蔬菜葉內的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核心,具有吸收光線的功能,其分子中心是由氧氣、碳與氮所組成的一個環,鎂(Magnesium)位於中心位置,當該中心接收到光線時,會將光線轉換為化學能量,此時,它會吸收其他波長的光線,並且僅反射出綠色波長的光線,所以人們只能看到綠色。不過當蔬菜煮沸後,空氣氣泡就會膨脹破裂,露出原本好似被霧氣遮住的鮮豔綠色,但如果是在氧氣離子過多的水溶液中加熱,葉綠素中心的鎂離子就容易被置換成氫離子,改變吸收光線的波長,當反射的波長轉變為褐色、或是黃色系時,綠色蔬菜就會變褐色了,這個現象在氫離子活性高的酸性環境中,會更加活躍。
若要減少褐變現象,在水煮蔬菜時,要減少與氫離子接觸的機會,因此要採用川燙的方式。在熱的水中放入少量的小蘇打粉,製造一個鹼性的環境,一般來說都會使用少量的鹽(1~2%),在鮮豔綠色出現時就要撈起放入冰塊水中,就能防止褐變現象。蔬菜富含有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若能以科學的方式攝取好吃又健康的蔬菜,增進免疫力一定可以獲得從肉類所無法獲得的最佳食補。
※ 本文摘自《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
《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
作者:朴容基
譯者:陳聖薇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29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對男性影響明顯!研究:常喝濃縮咖啡可能使總膽固醇升高
5大慢性病族群吃得對動得好,養生不養病!復健科醫師教你用1把椅子學5個居家運動
食物放冷凍就不會壞?剩菜放涼才能冰?萬用保鮮膜?營養師帶你破解「食物保存」的5個迷思
愈臭愈好吃?榴槤「4大意想不到好處」曝 1類人別狂嗑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鴻時代/用廚房取代藥房 抗疫與美味的關係
「生酮飲食」是什麼?與斷食有關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健康吃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天熱沒胃口、吃不下!別再吃冰了,營養師推薦消暑5食材,「辣椒」居然是第一名
「聽說」吃米飯容易胖、燕麥可以降膽固醇?營養師一次破解4大穀物迷思
喝檸檬水消暑、美白小心胖一圈! 營養師曝「3大陷阱」:維生素C也輸了
雞蛋的品質真能從等級標章看出來嗎?專家這麼說
常熬夜、失眠是「睡前拖延症」?營養師推薦2類助眠食物+改掉易影響睡眠的4個壞習慣
女性愛吃這些食物恐讓子宮老超快!專家認證「養宮暖血食物」降婦科病
喝酒=喝油!營養師公開「20款調酒熱量」排行,看完你還敢貪杯?
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
吃素或乳糖不耐症該怎麼補鈣?營養師解答
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 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
影/主廚公開高麗菜正確切法:受熱均勻、保留口感
吃豬腳、魚皮補充膠原蛋白,誤會大了!營養師告訴你「膠質」、「膠原蛋白」差在哪
餐廳裡的和牛是天然的還是加工的?毒物專家教分辨注脂肉與重組肉,這些疾病患者要少吃
說食依舊/迎接雨後春筍----四季筍之味
自認吃得健康卻缺乏多樣性?專家:每周需吃30種植物
百香果纖維含量超高,吃2顆就能獲得3.2克膳食纖維!但「1功能」不好民眾要少吃
不只愛文還有10種芒果也超讚,長黑斑還可以吃?專家教怎麼挑選、儲存方式及營養成分一次看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端午粽缺膳食纖維 營養師建議加藜麥入粽
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粿粽、鹼粽、豆沙粽...「粽」合比一比 營養師帶你認識5種常見粽子
端午吃粽應景熱量爆表 1餐2顆吃過多恐需跑醫院
肉粽1顆熱量直逼便當 營養師籲搭配4蔬果更均衡
端午節吃粽子熱量爆表?營養師提示3重點,不怕收假增三高又變肥
猜你喜歡
對男性影響明顯!研究:常喝濃縮咖啡可能使總膽固醇升高
食物放冷凍就不會壞?剩菜放涼才能冰?萬用保鮮膜?營養師帶你破解「食物保存」的5個迷思
滿櫃沒撕標籤的新衣,「她一直在等女兒回家」…台版遺物整理師:在世時就該和解,別讓愛有遺憾
婆媽教戰把剛進門媳婦「壓落底」手法 人妻霸氣飛踢對上
魚油清血管、魚肝油顧眼睛,放冰箱比較不會壞?最好的保存方式其實是...
愈臭愈好吃?榴槤「4大意想不到好處」曝 1類人別狂嗑
婆婆心寒…兒買房只幫出100萬被嫌少 媳婦怒控:霸占公公遺產
留房給兒女,卻吵著分產怎麼辦?律師:生前預立遺囑 指定繼承人少紛爭!
一周吃十幾個便當不胖也怪!醫師外食3招 8個月剷19公斤
小暑節氣開始濕熱!養生重養脾胃,常按3穴道助滋陰降火,調和氣血
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醫師提醒小心已對2物質上癮
天熱雞蛋易壞!營養師揪「3動作沒做」恐吃到臭雞蛋,嚴重會致命
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β-胡蘿蔔素、維他命E有害,綜合維他命無益
抗癌準備/朱俐靜罹癌病逝,生前就將「這些事」交代給家人
媳婦想留停,婆婆回說:兒子一人賺錢很可憐! 小姑一句話點醒她,避免成為自己也討厭的惡婆婆
照顧失智父母,「3個法律觀念」照顧者不可不知!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月薪七萬不敢結婚生子 八年級女嘆「權利被時代剝奪」
職場遇5種同事讓人受不了! 推卸責任又愛裝忙最討厭
林志玲的優雅之道: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從容面對時間與青春,不要做一個被年齡支配的女人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湯姆漢克護妻對粉絲爆粗口!這位好萊塢老好人的30年愛情故事,幸福甜蜜靠4秘訣
「聽說」吃米飯容易胖、燕麥可以降膽固醇?營養師一次破解4大穀物迷思
女友每天顧孩只拿2萬薪水 男抱怨花錢反遭網酸:你好意思!
婆婆囤積症「蟑螂上餐桌」媳好崩潰 網友:我媽連擦過濕紙巾都留
有片|一週七天重訓搭配有氧,多元活動加速減脂!
最常被誤解的情緒,「焦慮」其實對人生有益!心理學教授教你善用焦慮情緒的2種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每一條路都可以!借鏡人生領域的三個Role Model,拼湊自己的未來藍圖
百香果纖維含量超高,吃2顆就能獲得3.2克膳食纖維!但「1功能」不好民眾要少吃
想留房給孩子,該不該先過戶? 律師教你節稅有眉角
有片|確診後遺症好可怕!腦霧該怎麼辦?營養師經驗談讓你不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