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血脂「無明顯症狀」比癌症更致命!醫揭「這類人」致命率最高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毒性是氰化物的1250倍!河豚的毒素在哪裡?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臺灣四面環海,漁產豐富,國人飲食中常見水產品,而新聞報導也偶有食用水產品中毒的事件。根據食藥署108年食品中毒資料,「組織胺」發生中毒機率為天然毒素中最高;另每年11月到3月的河豚產季,也會有偶發河豚毒素事件,屬於神經毒素類中毒,如果未能及時處理,恐有致命的風險。

新鮮水產儘快吃,有效防止組織胺

河豚是一種毒性極強的魚種,是大家熟知氰化物的1250倍,稍微接觸到一點就可以在數分鐘之內奪去一個人的性命!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種結構穩定的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內臟,而肝臟與卵巢則是其中毒性濃度最高的地方,高溫也無法讓這種毒性變性。

組織胺是在新鮮度差或腐敗水產魚肉中常見的一種化合物,成因是當魚體保存不當遭受細菌污染時,細菌會把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由於組織胺對熱非常安定,不容易以加熱方式破壞,因此一旦生成就不容易除去,當消費者食入超過 500 mg/kg的組織胺後會引起中毒症狀,症狀包含:臉部與口腔泛紅、出現蕁麻疹、發癢、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目前國內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中,多數是不知道自己食用的是河豚或未有完整包裝標示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為預防中毒,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不知名的水產品。

食藥署已公開組織胺及河豚毒素等海洋毒素的檢驗方法,同時也提醒民眾避免購買不新鮮、不常見或來路不明的水產品,才能吃得安心,避免海洋毒素中毒

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中毒 蕁麻疹 呼吸困難 河豚毒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