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無處不在,如何自保避免中毒?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但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而國際上也不乏許多微生物的中毒事件,例如2018年11月底美國及加拿大爆發過的蘿蔓生菜受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事件,就造成民眾人心惶惶。但這些細菌都是怎麼來的呢?各國會發生的的微生物的食品中毒事件是否都一樣呢?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教授表示,各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常見的食品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也會有所不同。而以一般台灣常見的中式料理來說,因為烹調方式常以大火快炒,故與一般生食相比是降低了些風險,但民眾仍不宜輕忽!
2016~2018年細菌性食品中毒事件禍首是它們!
根據2016~2018年食藥署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以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位置,羅揚銘說到,這些微生物因其作用機制不同其所導致的症狀及潛伏期也有所不同。
仙人掌桿菌
常出現於冷藏不當的食品或剩菜剩飯中,潛伏期大約在1~5小時或8~16個小時左右,其症狀也有噁心嘔吐或腹瀉的不同。而此菌種因為會產生具有耐熱性的內芽孢,剩菜剩飯的反覆解凍亦有可能促使仙人掌桿菌生長。
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存在於人體的皮膚、毛髮、鼻腔咽喉等粘膜或糞便中,而化膿的傷口更是容易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常污染乳製品、肉製品等高蛋白質食品與生菜沙拉,其潛伏期大約1~7小時,患者常有上吐下瀉或輕微發燒症狀,而因腸毒素對熱的穩定性高在100°C沸水中30分鐘仍無法被破壞,故食品操作人員在調理時就應戴好手套或衛生帽並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可能的感染。
腸炎弧菌
具嗜鹽性,故常出現於海鮮產品的生食中,易透過沾板、菜刀等生熟食交叉感染的間接接觸引起食品中毒, 潛伏期大約5~72小時,大多患者具有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
沙門氏菌
常出現於受污染的禽畜產品、乳製品等動物性食品或豆製品等高蛋白質的植物性食品,其潛伏期大約4~48小時,常見症狀有下痢、腹痛、寒顫、發燒等,但因其耐熱性低煮沸5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故充分加熱後立即食用便可降低其風險。
瞭解微生物生長條件 你也可以是「食安達人」
羅揚銘表示,一般食品加工的方式常常是種「妥協」,如何在避免微生物污染且延長保存的效果的同時,又保有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品質。羅揚銘以微生物生長相關的水活性、pH值、溫度與其食品加工的方式做舉例:
1、水活性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長
水活性與微生物在生長反應時可利用的自由水有關,當水活性低於0.85時,可大幅降低微生物的生長機會,在一般傳統加工上常見的乾燥手法等,便是透過降低食品水活性的方式以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2、pH值越低,越能抑制微生物
一般微生物生長的最適當pH值在6.5~8.5,因此在食品加工上也常透過酸化的方式使食品pH值降至4.6以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長,但酸化因容易影響食品本身的風味,故仍常配合其他加工方式來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
3、利用高溫加熱可殺滅微生物
每種微生物所合適生長溫的也有所不同,在傳統罐頭加工上也常透過121°C蒸氣加熱25~35分鐘的方式,使有害的微生物被殺滅。而冷藏、冷凍的方式雖可以減緩微生物的生長並殺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卵,但並不能完全達到殺菌的效果,故在保存加工時仍須謹慎。
冰箱空間也要聰明管理!別成為微生物溫床!
最後羅揚銘也說到,民眾在平常保存食物時就應注意,在冷凍冷藏儲存食品時除了應妥善包覆外,也應該盡量將生食放置於下層避免滴液再次污染熟食,此外也要避免食品重複解凍與冰箱中存放過多食品影響降溫功能。在烹調時食物時也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若外食也應慎選衛生安全的餐廳,以降低可能的食品中毒風險。
而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延伸閱讀

食力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官網:http://www.foodnext.net/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next.net/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拒絕過完年變胖年獸 營養師4建議安心大吃
行家才懂的特質?以咳嗽次數來評比橄欖油等級
減脂飲食3大NG觀念!營養師提3對策助健康減重
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薑黃護心好食材!營養師:小心副作用,建議這樣吃最好
天天吃水煮餐最健康?專家:小心荷爾蒙大亂,簡單4招更營養!
吃豬腦補腦、吃魚眼補眼…以形補形食療是真智慧還是以訛傳訛?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吃素更健康?營養師提醒,吃錯恐過敏、血脂超標!健康吃素3關鍵
火鍋湯底能喝嗎? 醫告誡「10種人」小心隨時痛風
天冷吃火鍋血壓、血脂飆?專家點名火鍋地雷:湯底、醬料、油脂含量高!
白藜蘆醇、茄紅素助護心? 別亂吃!營養師解析真相
動物鐵、植物鐵哪個好?營養師告訴你補鐵食材排行榜
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你到底在吃素還是瞎折騰
抗發炎、降三高 沙棘果油的Omega真那麼有效嗎?
吃飽不代表吃好!掌握這幾個關鍵,才算是「好好吃飯」
食在營養/抗氧化力強、熱量低 一份草莓滿足維生素C攝取量
吃生薑 研究證實妙用多
去礦物質RO逆滲透水能不能喝?教授:對健康有影響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10種食物助改善
手沖咖啡是成功或失敗?咖啡大師教你從咖啡渣判斷
「蛋製品」未處理好易致食物中毒 這樣做可讓沙門氏桿菌死光光!
愛喝美式你比較衝動,喝拿鐵的個性是? 心理師從「10種咖啡」看出你的性格
營養學博士照吃垃圾食物!營養學教授:這4種飲食習慣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
吃早餐要注意 這種食物最容易出問題
水果你真的吃對了嗎?滿足對你好的水果其實有條件
外帶麻辣鍋湯底回家後該如何保存? 專家提醒這幾點要注意!
吃不完的鍋底帶回家吃可以嗎?營養師:記得這二件事很重要
寒流又要來 營養師建議打包鍋底先煮沸再保存
水餃熱量排行曝光 !「這口味」意外爆肥 網驚:還以為很清淡
猜你喜歡
薑黃護心好食材!營養師:小心副作用,建議這樣吃最好
天天吃水煮餐最健康?專家:小心荷爾蒙大亂,簡單4招更營養!
針灸醫師教你用「吹風機」吹穴位 解決全身病症達到溫灸效果!
從在校內都要叫計程車,到5年破50座百岳 26歲女嚮導: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年領股利200萬!謝士英45歲後的傻瓜投資法:只要會乘法,3年帳戶數字變5倍
內褲要用熱水洗?洗錯堆滿菌!快避開NG清洗動作
減脂飲食3大NG觀念!營養師提3對策助健康減重
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十全大補湯功效有哪些? 食用後出現「1徵兆」代表不適合吃
吃豬腦補腦、吃魚眼補眼…以形補形食療是真智慧還是以訛傳訛?
拿到「高鐵半價」竟讓老人們覺得像上斷頭台!黃越綏:面對「老」這檔事,不是由你掌控
以為葉黃素顧眼?藥師:多吃無益 還可能皮膚變黃
行家才懂的特質?以咳嗽次數來評比橄欖油等級
斷捨離狠不下心? 5招把家變乾淨
發熱衣洗錯一次「保暖度大降70%」4大洗滌地雷曝光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木製砧板或塑膠砧板哪個好?科學家用實驗訴真相
拒當小腹婆、大肚男 跟著美女中醫這樣做
火鍋湯底能喝嗎? 醫告誡「10種人」小心隨時痛風
「大寒」各種病毒活躍 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不只能暖手!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家事達人教你4種功用
水餃熱量排行曝光 !「這口味」意外爆肥 網驚:還以為很清淡
一個人住的自在美好!彭樹君: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練習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四大護心穴道」每天按壓20下 促進心血管循環!
吃素更健康?營養師提醒,吃錯恐過敏、血脂超標!健康吃素3關鍵
結實卻不一定更健康?醫:練出肌肉線條≠運動力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營養學博士照吃垃圾食物!營養學教授:這4種飲食習慣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
手沖咖啡是成功或失敗?咖啡大師教你從咖啡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