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食材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好食材
【文、圖╱台灣好食材 Fooding提供】
養殖魚蝦等水產品常有抗生素、荷爾蒙、保鮮劑、保色劑、漂白劑、重金屬等檢出,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怎樣才能吃得安心呢?
養殖魚最常見抗生素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因為環境污染和人工添加藥劑的雙重影響,養殖魚的問題更是大過於野生魚。在他「江醫師魚鋪子」檢驗過的養殖魚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含有抗生素。即使是合法的抗生素殘留,也可造成人體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造成肝腎中毒的傷害。
由於台灣的養殖環境多半求多求快,因此大部分養殖池所放養的魚蝦都超過標準密度許多。生長環境過於密集,水中的寄生蟲、細菌和真菌相對就多,魚蝦自然也容易感染病菌。為了怕魚蝦死亡而血本無歸,業者餵食抗生素給魚蝦吃,成了一種「眾所週知的秘密」。
色澤要自然不要鮮豔
十大守則中,「尤其,不要貪紅貪白。」江醫師強調,買海鮮應注重的是海鮮本身鮮度,而不是顏色的鮮豔與否。如正常的吻仔魚應該是淡灰色、野生的秋鮭是粉粉的淡紅色、黃魚是黃中帶灰的淡黃色。過白的吻仔魚、過紅的鮭魚、過黃的黃魚,都應該要留意是不是有色素添加的問題。
江醫師的「十大吃魚守則」
他除了呼籲有關單位嚴格管制畜禽水產的抗生素使用,並執行肉品和水產的抗生素殘留檢驗,也教國人遵守「十大吃魚守則」以求自保。
1. 過紅過白不吃。
2. 水色不對不吃。
3. 醃製產品不吃。
4. 超量生產產品不吃。
5. 價格離譜不吃。
6. 魚皮內臟脂肪少吃。
7. 大型深海魚少吃。
8. 大陸水產少吃。
9. 生魚片冷凍後吃。
10. 烤蒸煮為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