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飢餓時選擇低卡食物或代糖飲料,反而會讓人稍後吃下更多糖,因為低卡飲食中的代糖騙得過味蕾,卻騙不過大腦。吃糖時大腦會釋出令人愉悅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吃代糖時大腦卻不會釋出多巴胺,這會讓人更渴望吃糖。
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理學期刊」。研究主持人、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傑艾勞休說:「我們發現,常在飢餓或精疲力竭時攝取低卡飲食的人,比起選擇一般飲食者,更可能攝取高熱量飲食。」他建議,與其完全不吃糖,不如以代糖為主,搭配少量的糖,一方面把熱量攝取降到最低,一方面讓大腦逐漸釋出多巴胺,製造愉悅感覺,就不會再渴望吃糖。
傑艾勞休說,目前低卡飲食如此普遍,高熱量飲料卻仍是人們發胖的主因,研究結果可解釋這一點。
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用糖和代糖餵老鼠,觀察老鼠大腦迴路的化學反應。他們發現,即使代糖遠比糖來得甜,飢餓、低血糖的老鼠仍傾向吃糖。
※延伸閱讀》
💪更多健康推薦
‧78歲男擁1400萬和三子女 因「老人常見心態」只能吃打折便當孤獨度日
‧65歲未婚男灑千萬退休金享樂 忘了投資「最重要資產」人生一夕變黑白
‧特賣出清蔬果不新鮮?料理家曝「剛好相反」:恢復原價反而要當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