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吃太胖會變笨!醫師告訴你保持身材的最佳秘訣
春節結束,不少人肚子也圓一圈。專家提醒,若不在一個月內恢復原本體態,代謝系統易變化,使身體傾向儲存脂肪,近期一篇發表於高影響力國際期刊的回顧文章,內容探討現代人吃太多不活動,可能影響大腦認知功能,建議民眾多運動、多吃蔬果、多喝水,同時補充蛋白質,不只可維持身材,還可能變得更聰明。
「過年大魚大肉又把酒言歡,當然容易胖。」晨光健康營養專科院長趙函穎表示,她就曾遇過一名30歲女子,因過年期間沒有忌口,又狂嗑瓜子、牛軋糖及鳳梨酥,加上排便不順,內臟脂肪從7狂飆到11單位,腰圍直接暴增2.5吋。
經營「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網誌的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王思恆,在春節期間貼出一篇今年一月發表於「認知科學趨勢(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的回顧文章,內文探討熱量過剩與認知功能間的關係,結論竟是:「吃太胖會變笨!」
王思恆說,該文章內容是假說「為何人有聰明大腦」,因原始人類為了獲取更多食物及營養,學會集體狩獵及烹煮食物等複雜技巧,使得大腦功能比猿猴或猩猩更大更好。
但現代生活不需靠狩獵獲取食物,人愈吃愈多、愈動愈少,大腦失去功能發展理由而用進廢退。此外,國際不少研究證實,不運動且體重過重者,相較有運動的人更易罹患糖尿病及失智症,且吃太胖不僅影響大腦,還可能遺傳給孩子。
「文章說得有道理!」王思恆說,國外曾找多對同卵雙胞胎進行研究,發現基因完全一樣的兩人,有運動者比沒運動者的大腦體積大,所以多動能讓人變聰明,是肯定的。美國也曾提供孩子飲食及運動諮詢,孩子不只變健康,學業成績也跟著提升。
「保持身材的最佳秘訣,就是不要發胖!」王思恆說,因身體變胖,代謝系統就會出現變化,使身體傾向儲存脂肪,想減重會更為困難。所以平常就應多吃蔬果、避免過度飲酒;若發現身材走樣,建議要在一個月內瘦下來。
對於春節期間已暴飲暴食,身材已圓一圈的人,該怎麼補救?趙函穎建議,可採「順應式」的高纖吃法,把肚內油脂排出。順應式吃法是指順著個人飲食愛好,但改吃高纖食物,進而達到減脂效果,避免過度壓抑食欲而反彈暴食。
例如,肉食族多吃菜之餘,可選擇雞肉凱薩沙拉代替。甜食控的主食則可改吃甜玉米或地瓜,早餐飲料則可選低糖的高纖豆漿,雖然食物都含有糖分,但纖維多、營養夠又有飽足感,更容易瘦下來。
若是愛吃火鍋的人,趙函穎建議同時搭配含鉀蔬果,例如小番茄、芭樂或莓果來排鹽,另可吃昆布等含碘食物,增加新陳代謝,「簡單來說就是吃對食物,輕鬆達到飽足感。」
王思恆說,減重關鍵是飲食控制,此外也應搭配運動。若春節期間暫停運動者,建議循序漸進運動回來,才不會一下子受傷。過去就有人因突然做大量運動,結果出現運動傷害。若沒有運動習慣者,最好方法就是走路或快走。
趙函穎說,很多人覺得少吃多動很痛苦,所以要達到瘦身目的,一定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才能順利找回原來腰線。
●開工瘦身小撇步
1.多吃蔬果、多喝水
2.早餐以高纖豆漿替代含糖飲品
3.以甜玉米或地瓜等高纖澱粉代替精緻米飯
4.多補充瘦肉等蛋白質增飽足感
5.應搭配有氧及無氧運動
6.不運動者可選擇每天多走路30分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早餐店的蛋是一整顆蛋 還是殺菌蛋液?
想試生酮飲食法必看 國健署警告:隱藏健康風險
怎麼吃才不會胖?專家教你每天如何分配卡路里攝取量
湯圓熱量高 營養師籲聰明加味減脂還能降血糖
吃魚喝茶遠離失智?國健署提醒別過量攝取單一食物
味噌顏色深淺差很多 深色味噌愈可能產生毒素?
喝無糖汽水比較不會胖?錯,恐間接激發食欲吃下更多食物
不是不能吃,看你怎麼吃!中醫教3技巧 吃宵夜不怕胖
冷凍食品營養都流失了?有些營養反勝過新鮮蔬果!
已服藥也調整作息為何還是憂鬱?問題出在只吃這樣食物
外國的鮮乳比較純?加熱殺菌方式影響口感
買海鮮怎知品質好不好?5種常見海產挑選要點看這裡
愛吃超加工食物易早死 逛賣場別拿這7種現成美食
豬油真的不健康嗎?一張圖看它樂勝其他4種油
天冷吃麻辣火鍋 無近視男視力竟狂飆千度險瞎
吃炸物死亡風險飆升!即使炸魚、炸海鮮也有害健康
一圖看「常見食物普林等級表」吃對不用擔心尿酸高
紅茶、白茶和綠茶哪個好?口感、價格和健康價值比一比
豆漿營養成分高每日可喝1到2杯 專家提醒這群人不適合
研究:飲食多10%超加工食品 死亡風險恐增15%
吃元宵 營養師提3飲食技巧、4選購要點
營養師教學 手做低熱量高纖五彩湯圓
早午餐一起吃省事又減肥? 醫師提醒早餐選擇三大錯誤
《世界上最健康者的祕密》作家揭預防感冒、流感祕密
有效降低膽固醇 專家推薦多吃這5種食物
遠離癌症、有益心臟!研究告訴你為什麼要常吃洋蔥
吃素不易得心臟病? 國健署指部分素食用油反而多
你吃的是肉鬆還是豆粉?肉鬆的製法、成分大公開
體內環境荷爾蒙可檢測!醫師教10法則遠離環境荷爾蒙
生食熟食怎麼擺?食科專家教你必學的「冰箱管理術」
猜你喜歡
沒特別做什麼事,卻感到十分疲勞?專家:浪費能量了
健美女大生/運動要「痠」才有用?實際可能和你想的相反
晚餐習慣NG不光會變胖 這8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
曬太陽助生成維生素D 在室內隔著玻璃是好方法嗎?
吃炸物死亡風險飆升!即使炸魚、炸海鮮也有害健康
有害身心健康!上班族5大要命習慣,你中了幾項?
華航經理疑胃痙攣不適 醫師說出誘發原因
一圖看「常見食物普林等級表」吃對不用擔心尿酸高
腋下比肚子溫度高是寒性體質?日本名醫教你怎麼判斷
這個時段飢餓素分泌旺盛 若不想胖就快去睡
草莓農藥殘留爆多!用什麼水洗才能真正洗淨?
通便整腸、瘦身減脂!中醫師教3分鐘摩腹按摩法
吃元宵 營養師提3飲食技巧、4選購要點
人醒著的時間有71%都坐著!研究教你如何避免久坐的壞處
茶與咖啡喝多易骨鬆?研究指長期飲茶女性骨密度更高
貧血補鐵沒用?醫師曝真相:因為這個沒救到
開工1周是黃金關鍵期!營養師教「內臟減脂術」
物理治療師教你運動4招 在家也能做
有效降低膽固醇 專家推薦多吃這5種食物
3個練習 美好人生重新開機
肥胖壞處又添一樁!特別是這部位肥胖可能使大腦萎縮
早午餐一起吃省事又減肥? 醫師提醒早餐選擇三大錯誤
醫院也瘋狂/糖尿病患者 應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數」
林靜芸/雲端公媽,不用擔心以後沒人拜了!
女星稱過年煮什錦菜「切成五十肩」醫師這麼說
麵條麼Q彈的原因都是加了添加物?食品專家解析
食品標示到底該看什麼?專家說自己必看的3項指標
BBC解剖108公斤遺體紀實 看完你會想用生命開始減肥
遭諷「離婚又帶拖油瓶」單親媽發憤9個月減重3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