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食物過敏?方法只有一個!
食物過敏的定義,意指引發自某種特定免疫反應過度使人體產生副作用,食物過敏會因接觸過敏原而重複性地發生,它可能從諸多層面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影響日常活動、有時甚至影響社交,並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負面影響,雖然大眾對這項複雜的疾病已有所了解,但許多未明的誤解也仍然存在,衛生政策亦因而難以擬定。
美國國家科學科技與醫學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鑑此召開專家委員會共同研討,2016年11月30日正式發表《尋求食物過敏之食安方針:全球疾病性負擔、起因、預防、管理和公共政策之評估(Finding a Path to Safety in Food Allergy: Assessment of the Global Burden, Causes, Prevention,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報告書,向政府決策者、業者等提出幾項建議。
長達562頁的報告最後以「不僅一般大眾,醫藥機構同樣也為食物過敏因應對策感到無所適從,大部份的預防策略以及診斷相關測試,其實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因此建議予以移除」作總結。
費城兒童醫院營養中心研究主任斯托林斯(Virginia A. Stallings)對此表示,一般民眾或業者其實常無法區別出食物過敏與某些食物耐受不良間的差異,這篇報告則已將食物過敏的定義更明確聚焦,意指對少量過敏原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過度,產生諸如蕁麻疹、腫脹、嘔吐、腹瀉,及最嚴重且具有潛在致命危機的過敏性休克。
這類副作用會在攝食過敏原後的兩小時內發生,如未符合以上敘述則與食物不耐症(例如:攝入乳糖後腸胃道產生不適)同樣只是一般公共健康議題,致病機制與過敏也大不相同。
報告書中建議,任何疑似有符合上述食物過敏反應的人,都應進一步讓專科醫師做鑑定,從過去病史和初步檢驗結果中如果有看出問題,就得利用黃金標準診斷測試(gold standard diagnostic test)做確診,如口服測試。該測試即指受試者在醫護人員監督下少量攝取可能有害的食物,除此之外,其他未經證實的測試,例如:分析胃液或測量皮膚電阻等等,都建議醫師與相關醫療人員予以免除。
關於「預防」食物過敏的部分則已達成初步共識,那就是即早接觸過敏原遠比晚接觸來得有益,作者建議父母應適度給予嬰兒攝取含有潛在過敏原的食物,其餘相關的傳說,例如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婦女在懷孕或哺乳期間避免攝取到過敏原等大多數預防行為,則幾乎沒有或甚至完全沒有科學證據足以支持。
此報告書雖解決了社會可能面臨的許多食物過敏相關公共決策問題,例如製藥業需發展低劑量(0.075毫克)腎上腺素注射劑來作為嬰兒產生食物過敏性休克使用,並建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與食品製造業需改良食品標示,相關機構則須制訂統一準則給予學校、航空業等大眾場所作急救培訓遵循。最後報告提及,食物過敏的明確致病機轉,則仍需待未來更加嚴謹且長期的研究來解答。
延伸閱讀

食力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官網:http://www.foodnext.net/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next.net/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是希望還是炒作?人造肉能實現更美好的世界嗎?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