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農業是一把兩面刃

【內容摘自《達爾文密碼:進化論如何解開現代人類生活行為之謎》,作者托馬斯.庸克、薩賓娜.鮑爾,遠足文化】

舊石器時代,人類成功的生存策略一直持續到距今一萬年前,當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人類的生活方式出現了重大的轉變: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從事農業與畜牧,過著定居的生活。自從「新石器時代革命」以來,農穫的穀物提供了大量的醣類食物,也就是人類活動所需要的卡路里。家畜的奶汁富含蛋白質與鈣質,它讓人類不論在哪一種天候,哪一種季節,都能穩定地獲得熱量與礦物質的營養來源。

通常我們會認為,人類獲得新的、富含熱量的食物來源,健康狀況和體能也會跟著改善。然而,古病理學家卻出人意料地指出,進入農業定居階段的人類,健康狀況呈現明顯地惡化。人類的體型變小,傳染病與寄生蟲病蔓延,與採集狩獵的先人相較,牙齒的損壞情況明顯地嚴重許多,骨骼與關節的發炎、皮膚病以及死亡率都大幅升高。這方面的研究結果指出,進入農業階段的人類有錯誤的飲食習慣以及營養缺乏的現象。

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人類步入工業化時代以來,醫療衛生的長足進步造成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例如衛生條件的改善;使用麻醉方法讓外科手術的進行更加容易,成功率也隨之提高;抗生素的發明有效地治療感染性疾病,等等。不過,食品生產工業也在同一時期興起,一些所謂的文明病開始蔓延,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成了人類的主要死因。

為什麼自一萬年前開始,特別是最近這一百五十年間,人類的健康狀況與致死的原因都發生如此激烈的轉變?我們都知道,承載基因的生物體能與它所生存的環境相協調,才會有健康的身體,因此,基因適應不良以及不協調的假設應該可以解釋人類新的健康問題:目前影響人類身體與行為的基因,已經適應舊石器時代長達兩百萬年的採集與狩獵生活。

人們減少食用蔬果與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大量增加油脂類、乳類和白麵粉的攝取,食物中嚴重缺乏膳食纖維會阻礙人體消化系統的運作機能和脂肪的代謝,而且所導致的飢餓感,會進一步造成飲食過量。除了纖維素之外,維他命、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人體所需的次要的植物營養素也減少許多,這些營養素都有助於人體代謝過程的運作、免疫系統的強健並能延緩細胞的老化。

錯誤的飲食方式經常會導致人體一些重要的代謝過程發生阻礙。食用大量的糖與精煉的白麵粉不僅會導致血糖過高而出現慢性糖尿病,還會大幅降低脂肪代謝率,而在數年後明顯地衍發出肥胖症、高血壓以及其他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現在罹患糖尿病的人數愈來愈多,即第二型糖尿病。癌症病患如果血液中血糖含量過高,也會助長癌症病情,那是由於已經移轉擴散的癌細胞特別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供給。

蛋白質也會對人體造成負面的影響。大約有百分之二至十的人口有「立即性食物過敏」的問題。當免疫系統發現有異物(特定的過敏原)進入人體時,便會在數秒鐘或數分鐘內做出免疫反應,皮膚會開始起癢疹,黏膜會腫脹,這些過敏症狀還可能造成呼吸困難。有趣的是,蛋白質是大部分過敏症患者的主要過敏原,也是新石器時代人類進入農耕畜牧的生業階段才開始大量攝取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和穀物,甚至是數百年前,歐洲由於航海時代的來臨,從南美洲所引進的花生。

此外,人類的「延遲性食物過敏」也愈來愈受到重視,這類的食物過敏所引發的症狀通常是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之後才出現症狀,而且,大多數的過敏原也都是人類進入新石器階段後,所新增的食物種類,比方說,雞蛋、牛奶與含麩質的穀物。值得注意的是,「立即性食物過敏」與「延遲性食物過敏」的過敏原幾乎與舊石器時代的食物無關,像是肉類以及一些已經存在很久的蔬菜與水果種類。

而舊石器時代的飲食,就整體而言,會刺激消化道分泌鹼性消化液,然而,我們今天大部分所下肚的食物在代謝過程的最後,胃部會過度分泌胃酸。胃酸分泌過多還會引起骨質疏鬆症、肌肉萎縮、腎結石與高血壓以及某些類型的氣喘和腎衰竭。此外,現代人類大量消費酒精的行為也額外造成人體內臟的負擔。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只是藉由蜂蜜或果實的自行發酵來獲得酒精性飲料。相較之下,人們現在不只喝啤酒和葡萄酒,還飲用高酒精濃度的烈酒,這種攝入酒精過量的現象會對人體的解毒器官,即肝臟與腎臟,造成很大的負荷。

除了食物組成的改變之外,人類在身體活動量降低時,如果大量食用高熱量食品,也會造成生理功能的失調以及體內能量急遽失衡的現象。瑞士曾有一項研究指出,該國有三分之二的國民不是完全不運動,就是尚未達到每星期兩次充分運動的標準。由於許多人所吃進的熱量遠多於身體所消耗的,因此,體重超重便成了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

這一類的健康損害,幾乎沒有出現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以及現在仍營採集狩獵的族群身上。人類的基因無法適應新石器以來的變遷,而且,這個演化生物學的命題還獲得有力的實例印證。我們的基因是經由漫長的舊石器時代的環境適應的演化結果,因此,在面對新石器甚至是工業化時代以來截然不同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時,身體經常會出現健康問題。

在最近這一萬年間,人體基因很少能夠適應這種飲食的轉變,人體所發展出的乳糖耐受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例子。就如同地球上其他的哺乳動物,採集狩獵時代的人類只有在初生的嬰兒時期才需要喝奶,所以,新生兒的體內會分泌乳糖酶以分解母乳中的乳糖,幫助消化與吸取營養。除了母乳之外,當時人類的飲食中並不存在其他乳類食物,由於人體在嬰兒吸乳期過後,已不需要消化乳製品,腸道便不再分泌乳糖酶。在這種基因設定下,人體如果攝入乳類食品,便會造成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的症狀。現今,乳糖不耐症仍被視為病症,殊不知這是所有人類原本的生理狀態。

大約在距今八千年前,歐洲北部與中部地區開始豢養牲畜,由於高緯度地區農作物的生長期很短,為了度過寒冬沒有農穫的窘境,牲口的乳汁便成了人們新的食物熱量來源。為了有效利用這種新資源,人體很快地發展出適應這種新食物的能力,也就是乳糖耐受性,讓體內的腸道在嬰兒期過後,仍可以繼續分泌乳糖酶,以消化吸收乳品的熱量與營養素。今天在北歐只有百分之五至一五的人口出現乳糖不耐症的情形,不過,非洲黑人卻有高達百分之八五至一百的比例原本有這方面的困擾;在東亞地區,人們剛開始飲用牛奶時,也有百分之九十至一百的比例出現乳糖不適的症狀。簡單地說,直至今日,大多數人類在幼兒吸奶期過後,腸胃剛開始幾乎或根本無法承受乳製品,一旦攝入,腸胃就會脹氣和痙攣,有時還會腹瀉。

許多營養學專家不斷強調乳類與綜合乾果麥片(Muesli)的營養價值,然而,上面所列舉的事實可能會讓他們的論點無法成立。農業生產提供穩定而豐富的食物來源,普遍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不過,許許多多人在取用某些食物時,特別是食用奶類與穀物時,身體卻出現一些不利健康的症狀。總之,農業是一把兩面刃,對於人類的生存有助益也有弊害。

糖尿病 皮膚病 骨質疏鬆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