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惠惠、陳靜宜/台北報導】
專家指出,味精的化學名稱為「麩胺酸鈉」,並不含有害人體成分,食用後的口乾舌燥,是添加太多之故。
有的餐館標榜只放雞粉不放味精,有的強調只放雞粉不放味精,但它們都是鮮味劑,人體可自然代謝,但因種種「後天因素」,可能「越鮮越糟」。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說,麩胺酸鈉存在於許多食物中,海帶就有豐富含量;在沒有味精的年代,海帶湯是很好的調味料。他說,不少人誤以為味精是化學合成,事實上,味精是透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再經分離純化後結晶而成。
有些人不敢用味精,怕影響身體健康,轉而使用高鮮味精、雞精粉等。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主任潘子明說,不管是味精或高鮮味精,都是採微生物發酵法生產;不同的是,高鮮味精是在麩胺酸鈉之外,再加入核苷酸,「讓鮮味出現加乘效果,用量只需味精的六分之一」。
至於吃高鮮味精比較不會口乾舌燥,潘子明說,那是因為用量少,就能達到相同鮮味,也比較不會口乾舌燥。
味精成分雖對人體無害,但少數人食用後,卻可能出現「中國餐館症候群」。陳樹功說,有些人體質較敏感,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做出結論,大多數人食用後並不會出現此問題。
自從「味精」被貼上標籤後,業者就用不同「花名」問世;至於柴魚精、鰹魚粉、雞粉,到底有沒有使用真正的柴魚、鰹魚或雞?使用的比例多少?全憑業者良心。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講師徐近平表示,鮮味劑本身就有鹽,但大家習慣另加鹽巴,造成鈉攝取過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