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俗稱「科學中藥」的中藥濃縮製劑,衛生署最近公告最新「含異常物質限量」標準,從今年12月起,有100項單味製劑及67項「基準方」,u異常物質不得超過新標準。
衛生署去年7月起,已要求所有科學中藥的複方製劑總重金屬含量,由原來最高限量的100ppm,下修為30ppm。至於土茯苓、大黃、川芎等100項單味製劑,則必須今年12月起,也符合30ppm以下的限量標準。
至於砷、鎘、汞、鉛,小青龍湯等33項基準方,去年7月起,含量必須砷為3、鎘為0.5、汞為0.5及鉛為10ppm以下;今年12月起,其餘的當歸芍藥散、柴胡桂枝湯等67項基準方,也須比照辦理。
衛生署公告實施後,將定期到市面抽驗,否則依藥事法開罰業者,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說,中藥廠必須品管自我把關,保護消費者。
衛生署統計,8成民眾看過中醫、或使用過中藥。特別是現代人忙碌,常服用中醫或中藥行現成的科學中藥,衛生署因此修訂科學中藥「含異常物質限量」標準,要求砷、鎘、汞、鉛及總重金屬等不可超標,以確保國人健康。
台灣9成中藥材自中國大陸進口,除了賣給藥廠製成科學中藥,民眾有時也會買回家煎煮成「飲片」。為避免中藥材含過量農藥、重金屬或黴菌,衛生署預計最快今年10月,對進口紅棗、黃耆、當歸和甘草抽批查驗,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和杜仲等6項採書面審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